《表2 正离子模式下嗜热链球菌发酵乳脂质组分构成(n=3)》

《表2 正离子模式下嗜热链球菌发酵乳脂质组分构成(n=3)》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鉴定嗜热链球菌发酵乳中脂质构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甘油酯主要是由TD和DG?2?种脂质构成,它们仅在正离子模式下被检测,其中TD是最主要的脂质组分,TD主要是甘油不同位点上的羟基被脂肪酸酯化形成的,由于在甘油不同位点上的脂肪酸的碳数、双键数、双键位置和构象等的差别,使得TD的数目庞大、结构复杂[1 4]。由表2可知,T D组分中有2 1种成分相对含量大于1%,其中TG(16∶0/6∶0/14∶0)、TG(4∶0/14∶0/16∶1)、TG(10∶0/10∶0/12∶0)、TG(4∶0/10∶0/14∶0)、TG(4∶0/17∶0/18∶0)、TG(6∶0/10∶0/18∶2)、TG(16∶1/14∶1/18∶1)7种TD含量较高,分别占16.32%、7.79%、6.64%、4.18%、3.16%、2.69%和2.60%。在表1所示的TD脂肪酸中,主要由C4~C18的双链脂肪酸构成,其脂肪酸构成和牛乳中脂肪酸构成一致[15-16],TD主要是牛乳脂肪酸和甘油在乳腺中相关基因和蛋白作用下合成[17]。TD是牛乳中主要脂质组分,是人体的重要能量来源,其结构差别对牛乳脂肪理化特性、乳制品质量以及人体消化吸收率都有重要影响[18-20]。张宏达等[8]采用UPLC-QTOF-MS对牛乳脂质组分进行分析,也发现TG为牛乳中主要脂质组分,但发现,TG(18∶1/18∶2/18∶2)、TG(16∶0/18∶1/18∶2)和TG(16∶0/18∶0/18∶1)为牛乳中主要TD,以C16~C18链长脂肪酸为主,与本研究发酵乳TD中C4~C18脂肪酸构成有一定差异,可能与牛乳来源、品种以及发酵等因素有关。陈凤香等[21]认为,牛乳TD成分中,高、中和低分子质量脂肪酸组分所占的比例为40%、20%和40%,在一定程度上和本研究结果较为一致。DG是甘油中2个羟基与脂肪酸酯化后得到的脂质,是牛乳中微量成分及体内脂肪代谢的内源中间产物,在检测到的DG中,仅有5种成分相对含量大于0.10%,其中仅DG(34∶2e)的相对含量为2.79%,是含量较高的DG组分。DG是不同乳制品中广泛存在的脂质组分,在降低餐后脂质水平和促进人体中脂肪氧化具有积极作用,在减肥和肥胖治疗具有广泛应用前景[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