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1)》

《表3 水溶性离子和碳质组分的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常州春季PM_(2.5)中WSOC和WSON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黑体字表示载荷值大于0.5

结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全球数据管理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数据,采用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软件(HYSPLIT4.9),对采样期间的气团进行后向轨迹模拟,推测PM2.5中WSOC和WSON可能的传输路径和来源.图6为采样期间100 m处72 h气团后向轨迹图(采用当地时间08:00).总共分为3个聚类(代表3个气团方向):其中,聚类3占比最大(46%),属于短距离传输,起源于东海,经过上海、苏州、无锡到达常州,代表海洋来源,因此PM2.5浓度最低(87.37μg·m-3);聚类2(占33%)来自西北,属于长距离传输,起源于太原,途经阳泉、邯郸、徐州,最后经过南京到达常州,沿途多是以煤炭、石油和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城市,这些内陆城市,大气污染较重,西北气团远距离传输给长三角地区带来大气污染,因此PM2.5浓度最高(116.37μg·m-3),WSTN的浓度值也最高,OC的浓度较高.聚类1(占21%)来自北方,起源于京津冀地区,途经华北地区,最后经济南、淮安、扬州、镇江到达常州,与气团2污染水平相当(113.63μg·m-3).不同气团方向,WSON/WSTN的比值没有明显的区别,WSOC/OC的比值在聚类1中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