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方法提取的牡丹籽油挥发性成分的种类》

《表5 不同方法提取的牡丹籽油挥发性成分的种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提取方法对牡丹籽油品质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醛类物质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而来[28],且气味阈值较低,而冷榨和精炼过程物质之间转变较多且容易导致脂肪酸的氧化,故冷榨法检测出比其他4种方法更多种类的醛类物质(表4、5)。壬醛、(E)-2-癸烯醛、正己醛、(E,E)-2,4-庚二烯醛、(E,E)-2,4-癸二烯醛、(E)-2-己烯醛、(E)-2-辛烯醛、戊醛和2-戊基呋喃这些油酸和亚麻酸的氢过氧化物产物在冷榨法或水代法或微波辅助水酶法提取的油中相对含量大于其他两种,说明这3种油氧化程度更大,这与前文水酶法和有机溶剂浸提的油抗氧化能力更强相呼应。Zhang Kun等[29]通过GC-MS分析了美国甜橙油和巴西柑桔油橘精油成分,结果发现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用酶法提取的精油中酯类(主要是乙基酯)相对含量增加的范围为10%~1 170%,而本研究中也发现用水酶法提的牡丹籽油酯类相对含量(18.91%)比其他4种方法高很多,说明酶可能催化产生更多的酯类物质。从表5可知,与其他4种方法相比,采用有机溶剂萃取的牡丹籽油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少,主要是酸类(55.51%)和环氧烷烃(28.33%)两大类物质,有可能是因为有机溶剂萃取对牡丹籽油组分破坏大[30]。同时,发现冷榨法提取的牡丹籽油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是最多。Steenson等[31]利用SPME-GC-MS技术对大豆油和玉米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发现大豆油在过氧化值为5时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多于过氧化值为1时,这与冷榨法提取的油过氧化值显著大于其他4种方法的结果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