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公共危机治理场域: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优化——基于“场域-惯习”的分析视角》

《表1:公共危机治理场域: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优化——基于“场域-惯习”的分析视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困境与优化——基于“场域-惯习”的分析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国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体制内的社会组织和体制外的社会组织,体制内的社会组织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其运作受到政府部门权力的指导和干预,行政色彩浓厚,导致社会组织依赖性和被动性惯习的产生[3]。体制外是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双重管理体制”登记门槛过高,使得很多民间社会组织游离于体制之外,为了取得“合法性”的地位不得不迎合政府的口味,从事本身不擅长的工作内容,使自身处于被动之中。加之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管理主要是以管控型为主,从扶持体制内的社会组织,到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的政策实际上都体现出政府对社会组织信任感越来越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因此,政府倾向于通过手中的政治权力、经济资源、政策来对社会组织加以管控,使社会组织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导致社会组织形成依赖性、被动性惯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