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对“生活者”概念嬗变的解读》

《表1 对“生活者”概念嬗变的解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活者概念的发展嬗变与反思——从马克思的“生活者”思想到数字生活空间的“生活者”》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文献来源:[1][日]岩佐茂著,邹皓丹译,《马克思的“生活者”思想》,《国外理论动态》,2014年第7期。[2]胡澎,《日本社会变革中的“生活者运动》,《日本学刊》,2008年第4期。[3]张健,《博报堂:“生活者”品牌理论的布道者》,《广告大观》,2005年第2期。[4]陈刚、沈虹、

研究者在“生活者”概念嬗变的每一个阶段都将“生活者”概念与“消费者”概念进行了比较。“消费者”概念是与“生活者”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如表1)。学者杨宇时(2010)指出:“当我们说‘消费者’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站在品牌与企业的角度看问题了。我们已经把‘消费’设定为目的,希望利用种种手段,让消费者能够消费,同时让消费者成为品牌与企业的忠实客户。”[44]由此可见,“消费者”是站在企业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那么“生活者”概念与“消费者”概念有何不同?首先,在马克思生活者思想中,学者岩佐茂(2014)认为:“马克思所谓的‘生活’并非指消费生活,而是指包含劳动生活和消费生活在内的人的生活的存在全体。因此,“生活者”也并非片面地意指“消费者”,而是具有在劳动、消费和享受闲暇的同时排除万难维持生存的生活者的意味。”其次,在日本生活者运动中,“消费者”和“生活者”在本质上存在区别。“消费者”是被企业意图所支配的,而“生活者”则可以自觉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三,博报堂生活综合研究所也对“生活者”和“消费者”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生活者”就是全体个人,“消费者”从经济学的理解看就是商品的购买者(张健,2005)。第四,陈刚教授对博报堂生活者理念有所认同,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批判。陈刚(2012)认为:“博报堂对生活者的分析只能是偏宏观的趋势性概括,博报堂所能做到的还是只能聚焦在对某一类生活者的把握,这类生活者也只能是一群模糊和抽象的群体,而在数字生活空间中的企业比邻而居且能看的见一个个具体的人。”[45]在陈刚教授看来,“消费者”是工业生产的起点和终点,因此“消费者”概念只看到了消费行为的个性化,但是却剥离了消费行为的社会性,难以洞察消费行为的连续性和个性差异性;然而在数字时代,用户的存在形式和社会行为在逐渐的被数字化,用户行为的关联性和用户存在的特殊性,能够被清晰描述,因此企业对用户的认知要由“消费者”提升到“生活者”层次(陈刚等,2012)。由此可见,“生活者”概念在嬗变的过程中始终与“消费者”概念交织在一起,同时两个概念之间又存在显著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