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欺凌指数和欺凌发生率的校际差异(基于PISA2015和PISA2018)》

《表6 欺凌指数和欺凌发生率的校际差异(基于PISA2015和PISA201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校园欺凌防治的绩效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PISA2015和PISA2018的数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PISA2015发现欺凌指数是存在明显校际差距的,这意味着,在某些类型的学校学生遭受欺凌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类型学校的学生。因此PISA2015选择用欺凌指数作为量尺,而PISA2018选择欺凌发生率作为量尺,分别对比了不同社经地位的学校和不同位置的学校,结果见表6。其中学校社经地位是指学校学生的平均家庭ESCS指数合成学校的ESCS指数,ESCS排名前25%的学校即高社经地位学校,而ESCS排名后25%的学校即低社经地位学校。数据显示,连续两轮测评,高社经地位学校的学生受欺凌比例都小于低社经地位学校的学生。2018年,我国两者的差距达到5.8%,OECD平均水平则达到6.4%。然而我国2015年两者的差距一度是OECD平均水平的三倍。此外,若与前文学生家庭社经地位导致的差距进行对比会发现,无论中外,两轮数据都显示学校的社经地位比家庭社经地位对学生受欺凌情况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