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处理方式对淀粉颗粒的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表1 不同处理方式对淀粉颗粒的热力学性质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脉冲电场协同酶解提高多孔淀粉制备效率及吸油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同一列中不同的上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R为糊化温度范围,R=Tc-To;RC为相对结晶度。

不同处理方式对淀粉颗粒的热力学性质(糊化温度及其焓变参数)的影响如表1所示。酶解改性的多孔淀粉相对于原淀粉具有更高的To、Tp、Tc和△Hgel,这可能是因为酶解更多地发生在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致密淀粉结晶结构需要更高的温度和能量才能糊化,这与Dura等人[23]的研究结果一致。经过酶解后,制备的多孔淀粉(EN)与PET改性多孔淀粉(PEF+EN)相对结晶度增加,原淀粉的相对结晶度从38.43%增加到39.23%,PEF改性后的淀粉颗粒酶解前后的相对结晶度从36.82%增加到40.26%,这归因于淀粉颗粒中的无定形区被优先水解,使其结晶区域相对增加,因此经过酶解制备的多孔淀粉颗粒相对结晶度更高。PEF改性以后,多孔淀粉的△Hgel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由于PEF破坏了淀粉颗粒内部分致密的结晶区,降低了淀粉的相对结晶度;糊化温度范围(R)同时也有所增加。据文献报道[24-26],R值是反映淀粉结晶质构和均一性的指标,代表结晶区的大小、稳定性、完整性和紧密程度。淀粉颗粒经PEF改性之后,R值增加,意味着淀粉结晶区稳定性和均匀性降低。由此推断,在脉冲电场作用下,能量相对低、结合不够紧密的结晶区域被破坏,使淀粉颗粒结构更加松散。热力学研究结果与图1a中PEF改性对多孔淀粉水解率影响的结果一致:PEF改性可能导致部分致密的结晶区域变得更为松散,使得原淀粉相对结晶度降低,淀粉颗粒结构更加疏松,从而增加了酶促反应的作用位点,使酶解速度加快。此外,在图1a中,淀粉前12 h的水解速度较快,归因于PEF改性对淀粉颗粒结构产生的影响,而酶优先水解淀粉颗粒的无定形区[27,28],导致水解速率的相对增加;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底物浓度降低,水解速率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