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高校技术转移能力测度指标体系》

《表1 高校技术转移能力测度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校技术转移能力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域数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高校技术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目前并没有形成一套被大家普遍认可的统一的指标体系。不同学者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呈现了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徐哲根等(2019)评价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时运用了10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于淳馨等(2017)则采用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构建,而郭俊华等(2016)运用了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结合上述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文章认为高校技术转移能力主要指高校将知识、技术等成果进行商业化、产业化的综合能力。研究开发是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基石和源头;成果应用、推广服务是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中介桥梁;成果产品化、市场化是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技术转移基础研究能力、技术转移应用服务能力、技术转移知识产出能力、技术转移经济产出能力是高校技术转移能力的基本构成。由此,考虑指标选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与可比性,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文章构建了4个二级指标和1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高校技术转移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技术转移基础研究能力主要由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研发机构数量和研发项目数量四个具体指标来表征;技术转移应用服务能力主要由研发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研发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经费和研发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数量三个具体指标来反映;技术转移知识产出能力主要有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学术论文、著作和省部级及以上获奖数量五个具体指标来考衡;技术转移经济产出能力主要由专利出售合同数量、专利出售合同金额、技术转让合同数及技术转让合同金额四个具体指标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