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以效识性”观点下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归经再认识》

《表3“以效识性”观点下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归经再认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以效识性”观点的中药药性再认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以效识性”观点对中药药性再认识所得结果多有“有其效而无其性”的现象,可先对相应药物的功效、药性内容进行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的研究,对其从古到今的认识进行全面掌握,并结合“以效识性”观点得出初步结果,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相应的研究。如对于四气认识不统一的情况,可用药物作用于较公认的寒热模型,根据其效应评价其药性四气的寒凉和温热,如其效应偏于改善寒证模型的症状,则认为其偏温热。反之,其效应若偏于改善热证模型的症状,我们则认为其偏寒凉,如大血藤具有清热解毒药效而现代认识其为平性,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实热证模型和虚寒模型探讨其清热解毒药效是否存在,并探讨大血藤对实验动物的寒热指标影响,研究其寒热药性。而关于其药物五味的认识,应制作其五味对应功效相应的模型,如合欢皮具有活血作用,而现代认识不认为其具有辛味,我们应制作相应的血瘀证模型,证实其活血化瘀药效,进而说明其具有辛味,其余药味的研究也是如此。对于归经的再认识,也可进行与其归经相关功效对应模型的建立,如桃仁止咳平喘功效当与其归肺经相关,可以制作相应咳喘模型,观察桃仁干预咳喘模型的功效,以表征其止咳平喘药效,进而利用组织分布、同位素标记法等研究其功效物质的作用部位,以表征归“肺”经。自然,还有很多中药并未载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但运用“以效识性”观点均可进行其药性的再认识。并且“以效识性”的观点形成、运用于中药药性的形成过程,因此这一观点也可用于新发现中药的药性(如灵芝孢子粉)[15]、甚至是化学药的中药药性研究中[16]。因此,“以效识性”观点在未来的中药药性研究中将有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