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跨文化学习观探索性因子分析及负荷》

《表1 跨文化学习观探索性因子分析及负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西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学习观调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此次研究按照1分(完全不同意)~5分(完全同意)为数据进行赋值。其中,题5“如果没有考试,我不会想要学习跨文化交际”和题6“就算我不懂跨文化交际,还是可以很好地生活”为反向题,在赋值时进行了相应调整。数据转换后,第一组数据首先采用Cronbach系数对量表内部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α总系数=0.825>0.800,评价量表中各因子的实测信度Cronbach’sα系数均≥0.700,这说明评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根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题目的平均分都在3分以上,这表明受试对于量表中考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观持肯定态度。最后,再对跨文化交际学习观量表进行结构效度检验,以判断数据是否适用于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O值达到0.859,Barlett球体检验值为0,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因此,该量表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按方差最大斜交旋转法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总方差解释共提取出七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累计解释总问卷方差的71.24%。七个因子的信度区间为0.692~0.824,具有较高的信度系数,说明其内在一致性较好。同时,经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七个因子共包含其中的三十个题项,负荷量均>0.500,且每个因子所包含的题项都为三个及以上。如表1所示,第一个因子包含四个负荷量超过0.600的题项,内容全部涉及跨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记忆环节,因此,第一个因子被命名为“记忆”。第二个因子的五个题项涉及跨文化交际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因此,被命名为“考试”。第三个因子包含的三个题项是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方法,被定义为“训练”。第四个因子被命名为“增长知识”,主要考察学习者对于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态度和认知。第五个因子包含四个题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学习的学习目标,所以被定义为“应用与实践”。第六个因子包含五个题项,是母语对于跨文化交际学习过程的影响,因而被命名为“母语影响”。第七个因子包括六个题项,与跨文化交际对于学习者认知层面的提升有关,被命名为“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