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最早入选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及其经典化问题》

《表1:最早入选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及其经典化问题》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最早入选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新文学作品及其经典化问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赵祖欣的《可怜的若格》选自《每周评论》1919年第9期新文艺栏。该栏目除了刊载新文学作品,还刊登白话文译作,不过,编者未统一标注译作的原作者和译作者。《可怜的若格》的特别之处是中文篇名下面有法语篇名“Pauvre Jacoues”,洪北平把该文编入教科书时删除了法语篇名。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读者介绍了由法国心理学家爱米尔·库埃(Emile·Coue)首先提出的消极心理暗示效应。洪北平说文中的“若格怕打破瓶子,他偏偏会打破瓶子,这全是心理作用”(21)。在文中,父亲挨塞底先生经常骂孩子若格“糊涂虫”“蠢驴”,若格就真的做不好任何事,这就是消极心理暗示效应。此外,文中的人名、动作、语言、器物以及叙述语言等都具有法国文学特征。这充分表明,虽然报刊和教科书的编者未标注赵祖欣是原作者还是译作者,但此文原著是法文作品,赵祖欣是译作者。另外,如果这篇课文不是译作,该册教科书中就没有一篇外国文学作品,这不符合当时教科书的体例。可以认定,《白话文范》第一册中赵祖欣的《可怜的若格》是一篇法国小说,不是中国新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