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类黄酮暴露生物标志物与乳腺癌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表2 类黄酮暴露生物标志物与乳腺癌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类黄酮化合物与乳腺癌的关系及机制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些年,已有较多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探讨饮食类黄酮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病之间关系,但大多采用膳食问卷调查的方法,因为调查人群、膳食类黄酮摄入量评价数据库、患者食用的类黄酮亚类等的差异导致结果有争议[9]。随着高灵敏性的质谱等代谢组分析技术的出现,采用血浆或尿液类黄酮暴露生物标记物的乳腺癌流行病学研究逐渐增加,多为单个类黄酮亚类或者某一种类黄酮亚类中的单个类黄酮物质的研究,大多涉及黄烷-3-醇和异黄酮[9],而对其余类黄酮生物标志物特别是类黄酮代谢产物与乳腺癌发病关系的研究不足[21-28],见表2。因研究类型、样本量大小、遗传背景及统计分析时类黄酮含量分类等的差异导致这些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同时,目前进行的这些评价类黄酮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数量有限,也限制了其与基于膳食问卷调查评价类黄酮摄入量的研究的比较和系统分析。在中国人群中,仅有基于上海女性队列人群和上海乳腺癌病例对照人群开展尿液中几种类黄酮母体或其已知代谢产物与乳腺癌风险的关联研究[21,25,28],但样本量较小,且患者的单次尿液样本仅在乳腺癌诊断后进行搜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在中国人群中进行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探索类黄酮暴露生物标志物与乳腺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