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国省域空间集聚结构对霾污染的影响:基准回归》

《表2 中国省域空间集聚结构对霾污染的影响:基准回归》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省域空间集聚结构对霾污染的影响——基于2000~2013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因版面受限,没有报告同时包含经济发展水平一次项(lnrpgdp)与二次项(lnrpgdp2)的模型估计结果.括号中为t值,***、**、*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表示空值;在固定效应模型中,控制了个体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下表同.

上述实证估计结果表明,当前中国首位城市发展加剧了霾污染.那么,省域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扁平化(flatten)能改善霾污染吗?表2列(4)~(6)报告了这一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核心解释变量省域城市规模结构扁平化指数无论考虑其他控制变量与否,其符号均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省域城市规模结构扁平化程度越高,霾污染将越重,表明追求空间绝对平均发展的省域城市规模结构扁平化不利于改善霾污染.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列(6)可以看出,当控制了首位城市发展规模的情况下,省域非首位城市之间的均等化集聚结构也依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且首位城市发展依然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因此,综上来看,虽然偏向于首位城市的过度集聚将加重霾污染,但并不是简单地推动省域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扁平化就能改善整个省域单元的大气环境质量.如前所述,省域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扁平化是与赫芬达尔指数(HHI)刚好相反的一个正向指标.反向来看,从整个省域空间来说,城市规模结构等级性越强即赫芬达尔指数越大,空间集中化集聚程度越高,则将有助于缓解霾污染.即从集聚经济的角度看,在经典的城市集聚经济理论中适度的集聚是有助于减排的,而且这一结论也被陆铭等[19]所证实.省域作为是一个被分割又相互联系且具有集聚异质性的多个城市构成的地域单元,就整个省域尺度空间而言,对于集聚的理解需要和集中这个概念紧密结合起来.基于空间运输成本的存在和空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资源在省域各地市单元被趋向于均衡分配,则无所谓集聚,进而导致资源的不充分利用;相反,当资源主要向部分城市集中,则集聚较为明显.因此,从整个省域空间而言,表征省域空间集聚不平衡程度的赫芬达尔指数越高,则集中化集聚程度越高,可能将越有助于缓解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