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省域样本回归结果:中国多维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

《表2 省域样本回归结果:中国多维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多维城市空间结构与地区收入差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分别代表10%、5%、1%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数值为标准误;3.空白为无此项;4.未包含西藏、青海、新疆、海南及港澳台数据。

在省域样本中,同样分别以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作为衡量省域内部各市之间地区收入差距的2个指标。鉴于省域空间范围一般比市域更大,空间结构更为复杂,研究加入了2个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指标,P1j为省域内规模最大城市的夜间灯光占比,P2j为省内各城市灯光亮度的赫芬达尔指数。同时,考虑到省域空间结构对省域内部的地区收入差距可能存在滞后影响,在回归中加入了上述2个变量的滞后项(L.P1j和L.Pj2)。利用基尼系数为因变量所作的OLS回归分析结果(表2第列)显示,P1j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为控制个体异质性的影响,分别以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为因变量进行了面板数据分析,结果列示在表2第及列。可以看到,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的P1j、L.P1j、P2j、L.P2j系数显著为正,在基尼系数回归中P1j、P2j、L.P1j、L.P2j变量系数平均分别为0.600、0.610、0.406、0.564,在变异系数回归中上述变量系数平均分别为1.760、1.406、0.917、0.384,表明省域空间结构越集聚、地区收入差距越大。这一结论在控制了省域政府特征(go)、产业特征(id、se)、自然特征(ar、dt)后依旧稳健。对比省域与市域样本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者城市空间结构的系数刚好相反,且前者在绝对程度上大于后者,表明省域层面上城市空间结构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