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旋转成份矩阵:协同学视角下的村域贫困风险耐受度诊断——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

《表3 旋转成份矩阵:协同学视角下的村域贫困风险耐受度诊断——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协同学视角下的村域贫困风险耐受度诊断——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主成分1中海拔、年均降水量、地面坡度三个指标的载荷系数较大,本文将主成分1命名为自然本底因子,该因子反映村域地形和降水条件,条件相对恶劣的地区将面临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主成分2与距镇政府距离、距主干道距离、道路密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度相关,反映了贫困村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和劳动力资源情况,交通便利、道路建设条件好的贫困村为人员、信息、物质的流动提供了良好基础,与镇政府距离较远的贫困村,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会因地理距离出现时空滞后现象而增加贫困风险应对难度和成本,可将主成分2命名为区位—生产资料因子;主成分3与扶贫搬迁安置点个数和外出务工人数两个变量高度相关,命名为内外助力因子,该因子反映贫困村自主防范贫困风险的内生动力及政府保障政策的外部推力,可表示抵御贫困风险的能力;主成分4与危房占比、农业园区、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数目高度相关,危房占比可表示居民住房安全情况,危房占比越低,贫困村整体的住房安全水平越高,农业园区、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作为推动农村农业技术发展的新兴经济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其数量则可指示农业产业现代化程度,农业产业现代化是综合性技术改造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涉及的各农业生产条件需相互协调、共同配合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保障机制,故而将主成分4命名为生活生产保障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