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产量》

《表6 不同茶树品种鲜叶产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茶树品种在湖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未测产。

鲜叶产量是衡量茶叶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14]。由表6可知,‘茶农98’‘陕茶1号’和‘岚里香’3个品种的3 a平均鲜叶产量均不同程度超过CK(P<0.05),且3个品种的鲜叶产量在3 a中均显著高于CK。‘越香早’‘黟选1号’‘TRI19’‘中选8号’‘木荷201’‘鄂茶12’‘鄂茶11’‘苏玉黄’和‘玉露1号’9个品种的3 a平均鲜叶产量均不同程度超过CK,但无显著性差异,9个品种的鲜叶产量在3 a中基本与3 a平均鲜叶产量表现一致,仅‘TRI19’在2018年要显著高于CK,‘玉露1号’在2017年略低于CK。‘狗脑02’‘崂山3号’‘中黄2号’‘漕溪1号’和‘鸟王106’5个品种的3 a平均鲜叶产量均不同程度低于CK,但与CK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其中仅‘崂山3号’的鲜叶产量在2016年略高于CK,其余品种的鲜叶产量在3 a中均不同程度低于CK且无显著性差异。‘中黄1号’3 a平均鲜叶产量低于CK且有显著性差异,其3 a中鲜叶产量均低于CK,但仅在2016年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白叶一号’因长势差,无法进行该品种的鲜叶产量鉴定评价。对产量的主要性状和鲜叶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表7),树高、树幅、发芽密度与鲜叶产量均呈正相关,树高、树幅、发芽密度与鲜叶产量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754、0.762、0.66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