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传统预期管理阶段与现代预期管理阶段比较》

《表4 传统预期管理阶段与现代预期管理阶段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常态背景下对预期管理的重新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根据文献资料整理得到。

明确的“预期管理”概念由Woodford(2005)[8]在研究信息经济与货币政策关系时首次提出,用于提高货币政策效率。在信息社会中,微观主体的信息可得性变强,预期对信息的敏感度增大,因此,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更明显,在理性预期理论框架下讨论预期、货币政策与增长及物价之间的关系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实质上是对理性预期理论的延伸(F.S.Mishkin,2011)[9]。Morris和Shi(2008)[10]将预期管理分为传统预期管理和现代预期管理(详见表4),前者倾向于改变和纠正现有预期,往往通过利率、财税政策等工具实现;后者注重预期的重塑和引导,重点在于信息发布的透明性。两者的转变体现出预期管理日益倾向于通过信息公布和政策透明来实现,而不是依靠直接操纵政策工具。还有一部分政府实践活动,没有明确使用预期管理概念,但是通过采取措施制止、引导或者重塑预期,将市场预期内化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个因素。这源于对流动性陷阱的研究,由克鲁格曼(1999)[11]首先提出的,很多学者以此为基础研究了预期管理在经济危机中的重要作用(Eggertsson等,2003[12];Cooper等,2010[13])(见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