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脱虚向实”政策的动态边际效应检验结果》

《表5“脱虚向实”政策的动态边际效应检验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脱虚向实”是否缓解了中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资金空转的风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括号中是检验z值;***、**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对于全样本而言,2014-2018各年度“脱虚向实”政策与同业资金空转规模的交互项系数均为正,表明“脱虚向实”政策效果明显。同时,边际效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在政府实行“脱虚向实”政策之初,各家银行积极限制同业通道业务,运作模式趋于规范,有效抑制了风险的发生。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脱虚向实”政策后劲明显不足,其影响效果逐渐减弱。也就是说,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政策调控并不能取得理想效果,2019年包商银行事件的爆发就是很好的证明。对于其他银行样本而言,交互项系数在第4年显著,此后均未显著。对于四大行样本而言,交互项系数始终不显著,原因在于,四大行资本充足,无需通过同业业务融通大量资金,同时四大行的同业业务多对接标准化资产,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并不严重,因此“脱虚向实”政策未对其造成显著影响,相比之下,其他银行在规模扩张过程中易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而同业业务恰好为其提供补充资金的途径,进一步导致其他银行更加依赖依靠资金空转的模式获得空转套利和监管套利,此时政府的监管政策的实施对其降低资金空转规模、防控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