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共同体身份类型分布》

《表1 共同体身份类型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共同体身份的话语建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种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共同体身份的建构为动员全社会投入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和攻坚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共同体身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使我们获得了与日常社会生活中不一样的社会身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新闻语篇通过主体间性语法资源和介入话语策略建构了四种共同体身份,分别是命运与共的同胞、守护者与被守护者、并肩作战的战友与生死相依的家人。通过节点数目能够判断出共同体身份类型在整个话语建构过程中的重要性。如表1所示,命运与共的同胞身份在共同体身份的话语建构中占据首位,节点数为130,占40.75%;而守护者与被守护者身份排第二位,节点数为114,占35.74%;然后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身份,节点数59,占18.50%;生死相依的家人这一身份类型在话语中较少提及,节点数仅16,占5.02%。语言的主体间性首先涉及“我”(频次247)和“我们”(频次231)的运用,前者是话语中作者个体的立场、态度和感情的表达,后者则表示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归属关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语篇中作者用客观性复数代词“我们”来指称命运与共的同胞,含糊性复数代词“我们”指代守护者与被守护者,指称性复数代词“我们”来表达并肩作战的战友与生死相依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