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特征》

《表1 1949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历程、特征与方向——基于人口、经济与制度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纵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历程,以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重工业优先的经济模式和十四种不平等制度构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为起点,从就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生产轻工业消费品的小城镇主导的“自下而上城镇化”,到人口机会窗口开启后,出口和投资驱动型经济模式主导下“半城镇化”人口的“流动城镇化”,再到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致力于创新和内需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每一阶段的城镇化历程都无不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口结构、经济模式和制度安排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快速提升,农业剩余劳动力也从“盲流”变为能够持“暂住证”合法流动的“农民工”,进而成为能够获得“居住证”的新市民,流入地也从局限于本地小城镇变为全国大中城市,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壁垒逐渐打破,城乡居民权利均等化程度不断提升,异质的城乡二元结构也逐渐向同质的城乡一元结构不断演进。然而,由于一系列制度性障碍的存在,“半城镇化”人口还仍然基本上处于流动状态,并未完成向城市的永久性转移,要实现这一点仍然有赖于进一步的制度改革和城镇化实践(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