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新增国家的特征》

《表1 201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新增国家的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初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国科学院学部国际合作和外籍院士工作小组成立后对外籍院士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13年选举时,该小组曾建议“应适当注意学科专业、国别等的分布”;2015年又进一步建议“应适当注意学科专业、国别等的分布,可重点关注发展中大国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有特色中小国家的候选人”;2017年则建议“应考虑候选人未来对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作出贡献的潜在能力,适当注意年龄、国别、学科专业和女性科学家,并重点关注发展中大国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有特色的中小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这些建议均引起学部主席团的高度重视。从选举效果看,1994—2011年的10次选举一共才增加14个国家的外籍院士,但2013年以来的3次选举即新增6个国家的外籍院士,基本达到了不断拓展国别的目标(表1)。随着外籍院士制度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外籍院士队伍结构在不断优化。例如,2017年外籍院士选举中出现多个“第一”——是2007年以来新增国家最多的一次,也是1994年首次选举以来当选人数最多、国籍分布最广、60岁以下最多的一次(图1)(1)。当前,外籍院士制度对不断加强我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正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