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五台山菩萨顶佛教空间视线分析》

《表2 五台山菩萨顶佛教空间视线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五蕴视角下佛教寺庙空间意境营造——以五台山菩萨顶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绘制。

菩萨顶依山就势,借助地形高差来营造佛教氛围的同时,也通过建筑空间尺度与比例烘托主体形象(图3,表2)。结合佛教空间的神秘性与严肃性,前院空间紧凑封闭,视角范围在43°~55°之间,产生一种压抑感和深远感。牌楼空间由于19.5m高的蹬道设计,间接地增加了建筑高度,牌楼建筑形象格外高大,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从而完成情绪上的过渡(图4a)。穿过牌楼,紧接着山门映入眼帘,山门高10.32m,坐落在高2.8m的台基之上[9],采用增加基础高度的方式来加强山门的视觉感受,达到庄严肃穆的空间效果(图4b)。与山门相对的是天王殿,两殿之间仅隔1.5m,院落狭窄幽暗,观赏距离较短,D/H的比值减小,视域相对急促,从而在心理上壮大了天王殿的建筑形象(图4c)。大雄宝殿和文殊殿是佛教空间的主要建筑,建筑前有相对舒展的院落空间,视域范围在30°~35°之间,拥有绝佳的观赏视角。从天王殿过后进入一个长18m,宽10m的院落空间,宽广的空间和开阔的视野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进而渲染雄伟壮丽的建筑气势,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最后进入文殊殿,院落空间舒适而均衡,舒适的视域能够更加清楚完整地观察文殊殿全貌,四周配殿围合,幽静而威严,人们的情绪在这里到达高潮,佛教韵味更加浓郁。整个空间序列中从牌楼的高大营造初始印象,到山门、天王殿情绪的过渡与渲染,再到大雄宝殿、文殊殿达到整个空间的高潮,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佛教空间庄严、肃穆、静谧之感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