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各地检测的食品丙烯酰胺含量》

《表1 中国各地检测的食品丙烯酰胺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丙烯酰胺暴露来源及污染现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中的天门冬酰胺经复杂反应、分子重排、脱羧脱氨后会生成丙烯酰胺,被称为美拉德反应。温度和水含量是影响丙烯酰胺形成的重要因素,120℃以上即可产生丙烯酰胺,140~180℃为其生成的最佳温度,在烘烤、油炸食品的最后阶段,水分减少,丙烯酰胺形成量更高。2002年4月瑞典研究人员率先报道,从油炸薯条和薯片、饼干等食品中检出了高浓度可疑致癌物丙烯酰胺[27]。2005年2月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第64次会议公布了来自24个国家的检测数据。2015年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收集了2010年以来24个欧洲国家和6个食品协会提供的食品分析结果共43419份,发现丙烯酰胺含量最高的为咖啡替代品(干)、咖啡(干)和马铃薯片和零食3种食品,每千克食品中丙烯酰胺平均质量分别为1 499μg、522μg、389μg[23]。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对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以薯片含量最高,每千克食品中平均质量最高达898μg,而常吃的油条、油饼、焦圈、薄脆、排叉等油炸米面类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也较高[28-31],见表1。第四次中国总膳食研究(Chinese total diet studies,CTDS)从广西抽样发现每千克某红糖中的丙烯酰胺质量高达526.6μg[32]。JECFA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丙烯酰胺在每千克精制和未精制的糖中分别为86μg和445μg[32]。红糖是未精制的产品,含有天门冬酰胺等杂质,这或可解释红糖中丙烯酰胺的高含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