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教育”和“职业”评价资源分布》

《表4“教育”和“职业”评价资源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故事国际传播中的青年形象塑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针对这两个主题,国际主流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青年:中国内地的大学生、青年收藏家以及台湾青年群体。而在所有的32例描述中,有16例属于客观描述,另外16例属于评价。综合新闻报道的对象和语言描述的性质来看,国际主流媒体针对不同的新闻对象采用了不同性质的语言描述。具体而言,在有关内地大学生的报道中,国际主流媒体主要介绍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备等内容,因此对学生的客观描述占据了较大比例,比如学生必须站在互动屏幕前进行讲座签到(students…are being told tostand in front of an interactive screen when they arrivefor lectures(BBC20171025))。相比之下,国际主流媒体在对中国青年收藏家的报道中主要使用的是积极的评价资源,并从各个方面夸赞了这个新兴群体,例如,通过使用“eager to prove”(想要极力证明)和“is driven to collect”(追求收藏)等词语对收藏家的雄心壮志给予了肯定,同时也通过“hard to miss”(引人注目)、“keeping a low profile”(保持低调)以及“clearly have money to spend”(显然很有钱)等描述对中国青年收藏家的能力做出了肯定。在报道台湾青年群体对来内地工作的看法时,国际主流媒体则同时使用了积极和消极的评价资源,例如,《日本时报》使用了“take a pragmatic approach”(采取了务实的做法)和“hostilities can be reduced”(减少敌意)等积极词汇来描述愿意来到内地工作的台湾青年人,对于持保留态度的台湾青年人,则使用了“notactively support”(不支持)和“feel pessimistic aboutthe future”(对未来表示悲观)等消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