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抑制”姿态的稳健性回归结果》

《表3“抑制”姿态的稳健性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方政府姿态与城投债的发行数量与风险溢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第(1)列、第(5)列为面板固定效应回归,第(2)列为面板Probit回归,第(3)列、第(4)列为面板负二项回归。(2)第(5)列核心解释变量为城投债发行相对规模,其他几列均为城投债发行数量。

为了进一步对回归结论进行验证,下面我们进行一些稳健性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在表2的回归中,我们将是否“抑制”与是否“支持”的姿态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但我们知道,实际上存在部分既表态要“支持”又表态要“抑制”的地区,而且是否“抑制”回归中,“抑制”的“对照组”既包括未表态样本,也包括“支持”样本,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因此我们首先将“抑制”姿态的回归中表态过“支持”的样本删除,即只对比分析城投债发行数量在“抑制”姿态与不表态之间的变化。表3第(1)列结果显示,此时当年即将发行城投债数量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为正,而之前发行在外的存量数据则依然不显著。此外,由于被解释变量是一个0-1变量,因此,在表3第(2)列中,我们采用地级市城投债发行数量对政府“抑制”姿态进行面板Probit回归,从回归结果来看,地级市城投债即将发行数量的上升对地方政府的“抑制”姿态依然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之前发行的存量依然不显著。表3第(3)列是处理姿态度量问题的另一个思路,此时我们不仅考虑地方政府是否表现出了“抑制”姿态(0-1变量),还要考虑其在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具体表现出几次“抑制”的姿态。计算可得,共计有167个政府工作报告曾超过1次表达了“抑制”的姿态。回归结果表明,当城投债即将发行数量越多时,地方政府越倾向于更多地表达对地方债的“抑制”姿态,而之前发行的存量依然不显著。进一步地,表3第(4)列中被解释变量仍为地方政府表达“抑制”姿态的总次数,但剔除了城投债发行数量为0的样本,此时的回归结果跟之前几列结果基本相同,唯有之前发行的城投债存量变得显著为负。表3第(5)列则从城投债发行思路出发进行稳健性检验,不再选取前面几列中使用的发行数量,而是使用发行规模(scale,用GDP规模平减),此时的回归结果显示,即将发行的城投债规模依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对地方政府的抑制姿态产生正的影响,但之前在外的城投债规模则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无论是规划中的城投债发行数量的增加,还是发行总规模的上升,均可以促使地方政府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达“抑制”地方债务风险的姿态,而之前发行城投债的存量则基本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