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理学》求取 ⇩

第一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第一节 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结构及其附属物3

一、鞭毛和菌毛3

二、荚膜和粘液层9

三、细胞壁12

第二节 细胞膜23

一、细胞膜的组分24

二、细胞膜的结构24

三、细菌细胞膜的功能26

第三节 细胞核27

一、细菌的细胞核27

二、细菌染色体28

第二章微生物的营养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2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元素32

第二节 微生物的能源营养34

一、光能营养34

二、化能营养34

第三节 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36

第四节 营养物质的传送机制37

一、被动扩散37

二、促进扩散37

三、主动传送40

第三章微生物的糖代谢与能量代谢42

第一节 糖类的分解代谢42

一、EMP途径42

二、己糖单磷酸途径(HMP途径)43

三、ED途径47

四、磷酸酮解途径48

第二节 微生物的一些发酵途径49

一、酵母菌的乙醇发酵和甘油发酵49

二、乳酸发酵51

三、丁酸发酵和丙酮-丁醇发酵54

四、混合酸发酵和丁二醇发酵56

第三节 微生物的有氧呼吸59

一、三羧酸循环60

二、乙醛酸循环64

一、自由能65

第四节 生物能力学原理65

二、ATP与能量偶联66

三、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68

四、电子传递磷酸化作用——通过呼吸链产生ATP70

第五节 糖类的合成76

一、单糖的合成76

二、多糖的合成77

一、微生物的脂类81

第四章脂类、甾醇类、芳香类和烃类的代谢81

第一节 微生物的脂类代谢81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85

三、磷脂酸(Phosphatidicacid)的生物合成87

四、磷脂的生物合成87

五、脂类的降解88

第二节 甾醇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90

一、甲羟戊酸的合成90

二、鲨烯、羊毛甾醇和甾醇的合成91

第三节 微生物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作用92

一、微生物对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分解作用92

二、芳香化合物转变为儿茶酚和原儿茶酸93

三、儿茶酚和原儿茶酸的分解93

第四节 烃类的利用96

一、烃类的吸收97

二、烃类的氧化97

第一节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99

第五章微生物的氮代谢100

一、固氮微生物100

二、生物固氮机理101

三、固氮酶活性的调节106

第二节 氨的同化107

一、氨的同化途径108

二、影响微生物氨同化途径的因素109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反应110

一、氨基酸的脱羧作用110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111

三、氨基酸的转氨基作用115

四、氨基酸消旋酶116

第四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16

一、谷氨酸族(或称为α-酮戊二酸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17

二、天冬氨酸族和丙酮酸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21

三、丝氨酸和甘氨酸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25

四、芳香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27

第五节 嘌呤、嘧啶的代谢130

一、嘌呤和嘧啶的分解131

二、嘌呤、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35

三、嘌呤、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调节140

第六章自养微生物的营养代谢142

第一节 自养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和特性142

一、化能无机营养菌142

二、光能无机营养菌(光合细菌)146

第二节 自养微生物的营养代谢146

一、自养微生物的能量代谢146

二、还原力的产生152

三、CO2的同化155

第三节 甲基营养菌158

一、甲基营养菌的类群和特性158

二、甲基营养菌的碳同化途径160

第七章微生物的代谢调节163

第一节 酶活性的调节163

一、酶活性的调节方式163

二、酶活性的调节机制164

一、酶合成的诱导168

第二节 酶合成的调节酶量的调节168

二、酶合成的阻遏171

三、酶合成诱导及阻遏的调节机制171

四、分解阻遏174

第三节 分支代谢途径的调节177

一、分支代谢途径调节的类型177

二、分支代谢途径的调节机制180

二、激活与抑制的配合181

一、酶活性调节与酶量调节的配合181

第四节 代谢调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181

三、自体控制183

第五节 能荷调节184

一、能荷的概念184

二、能荷与代谢调节184

三、反馈抑制物与能荷的关系185

四、巴斯德效应是代谢调节的结果186

一、初级代谢对次生代谢的调节187

第六节 次生代谢的调节187

二、次生代谢中的分解阻遏作用188

第七节 代谢调节理论在微生物发酵中的应用189

一、发酵条件的控制189

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191

三、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192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94

第一节 微生物的个体生长——细胞周期194

一、同步生长194

二、细菌细胞的表面生长和横隔形成196

三、DNA复制和细胞分裂的协调198

第二节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199

一、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199

二、延滞期200

三、对数生长期(指数期)201

四、稳定期210

五、微生物的死亡和残留211

一、单级连续培养的动力学214

第三节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214

二、连续培养的优点及其应用218

第九章分化220

第一节 营养菌体的分化220

一、节杆菌的球-杆形转变220

二、二型性221

第二节 孢子的形成222

一、细菌芽孢的形成223

二、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形成229

1987《微生物生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程皆能等编著 198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微生物生物学(1980 PDF版)
微生物生物学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理活性微生物化学( PDF版)
生理活性微生物化学
微生物学(1983.01 PDF版)
微生物学
1983.01 弘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昭和38.01 PDF版)
微生物学
昭和38.01 廣川書店
微生物学(昭和34.04 PDF版)
微生物学
昭和34.04 廣川書店
微生物生化学(1987 PDF版)
微生物生化学
1987
植物生理学  附微生物学原理  下(1965 PDF版)
植物生理学 附微生物学原理 下
196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生理学  附微生物学原理  上(1965 PDF版)
植物生理学 附微生物学原理 上
196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卫生微生物学(1984 PDF版)
卫生微生物学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生理学(1980 PDF版)
微生物生理学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1998 PDF版)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生理学(1989 PDF版)
微生物生理学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1988 PDF版)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生理学(1987 PDF版)
微生物生理学
198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微生物生理学原理(1992 PDF版)
微生物生理学原理
1992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