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求取 ⇩

第一篇细菌学总论7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7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和形态7

一、细菌的大小7

二、细菌的形态与排列方式7

三、影响细菌形态的因素8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8

一、基本结构8

二、特殊结构13

第三节细菌的L型15

一、生物学特性15

二、L型的诱导与返祖16

三、L型的致病性17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18

第一节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18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18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18

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19

一、细菌的营养19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21

三、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21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22

一、细菌的酶类22

二、细菌代谢的能量来源23

三、细菌的分解代谢24

第三章细菌的分布26

第一节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26

第二节细菌在人体的分布27

一、人体正常菌群27

二、生态失调及菌群失调症28

第四章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31

第一节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31

一、温度31

二、光线和射线32

三、超声波33

四、滤过除菌33

五、干燥33

第二节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34

一、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34

二、常用的消毒剂的种类34

第三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及监测35

一、影响因素35

二、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35

第四节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36

一、噬菌体36

二、细菌素38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39

第一节细菌的变异现象39

一、形态变异39

二、结构变异39

三、抗原性及菌落变异39

四、毒力变异40

五、酶活性变异40

六、耐药性变异40

第二节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40

一、细菌染色体40

二、细菌的质粒41

第三节细菌变异的机制42

一、突变42

二、基因物质的转移和重组43

第四节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46

一、诊断疾病的应用47

二、治疗疾病的应用47

三、预防疾病的应用47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48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48

一、细菌的毒力48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51

三、细菌的侵入门户与感染途径51

四、细菌感染的来源与类型52

第二节机体的抗菌免疫53

一、非特异性免疫53

二、特异性免疫55

第三节医院感染56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和流行病学56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和质控58

三、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及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59

第七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61

第一节细菌的分类单位、分类系统和命名61

一、细菌的分类单位61

二、细菌的命名61

三、细菌的分类系统62

第二节细菌的分类方法65

一、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分类法65

二、遗传学分类法66

第二篇细菌检验的基本技术68

第八章细菌形态学检查法68

第一节 显微镜检查68

第二节 不染色细菌标本检查法69

第三节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69

一、常用染料70

二、细菌染色的一般程序70

三、常用的细菌染色法71

第四节 细菌L型的检查73

第九章培养基74

第一节 无菌技术74

第二节培养基74

一、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75

二、培养基的分类77

三、培养基的制备77

第十章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83

第一节细菌的人工培养83

一、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方法83

二、细菌培养的方法87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现象89

一、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89

二、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90

三、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90

第十一章细菌的生物化学试验91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92

一、糖(醇、苷)类发酵试验92

二、葡萄糖的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92

三、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93

四、七叶苷水解试验93

五、甲基红试验(MR试验)94

六、VP试验94

第二节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试验95

一、吲哚(靛基质)试验95

二、明胶液化试验95

三、硫化氢试验96

四、尿素酶试验97

五、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97

六、氨基酸脱羧酶试验98

第三节 有机酸盐和铵盐的利用试验98

第四节呼吸酶类试验99

一、细胞色素氧化酶试验99

二、过氧化氢酶(触酶)试验100

三、硝酸盐还原试验100

四、氰化钾试验101

第五节其他生化试验101

一、凝固酶试验101

二、脂酶试验102

三、卵磷脂酶试验102

四、DNA酶试验102

五、胆汁溶菌试验103

六、CAMP试验103

七、氢氧化钾拉丝试验103

第六节鉴定细菌用的抑菌或敏感试验104

一、杆菌肽试验104

二、奥普托欣试验105

三、O/129抑菌试验105

第七节复合生化试验105

一、克氏双糖(KIA)或三糖铁琼脂培养基试验106

二、动力靛基质尿素酶试验(MIU)107

第十二章血清学试验108

第一节血清学鉴定108

一、诊断血清108

二、鉴定细菌的血清学试验主要类型110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112

第十三章动物实验114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分类和选择114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114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115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饲养115

一、饲养场所115

二、饲料116

三、实验动物的繁殖116

第三节实验动物的接种途径和方法116

一、接种前的准备116

二、接种途径和方法117

三、接种后的观察与解剖117

第四节 常见细菌性疾病动物接种的鉴别诊断118

第五节动物采血法119

一、采血前的准备119

二、采血方法119

第十四章菌种保存与管理121

第一节菌种保存121

一、保存菌种的目的121

二、防止菌种变异的措施121

三、保存菌种的方法121

第二节菌种保管125

一、保管技术125

二、保管规则和制度126

三、菌种保藏机构126

四、菌种的分类126

第十五章细菌检验的自动化、微型化设备和新技术128

第一节 微量生化反应系统128

第二节 放射性同位素技术129

第三节 气-液相色谱的应用130

第四节 电阻抗技术131

第五节 自动化装置132

第三篇细菌学各论及检验133

第十六章病原性球菌及检验133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133

一、生物学特性133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36

三、微生物学检验136

第二节链球菌属138

一、生物学特性138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40

三、微生物学检验141

第三节肺炎链球菌143

一、生物学特性143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144

三、微生物学检验144

第四节奈瑟菌属145

一、脑膜炎奈瑟菌146

二、淋病奈瑟菌148

第五节卡他布兰汉菌151

一、生物学特性151

二、致病性151

三、微生物学检验151

第十七章肠杆菌科及检验153

第一节 概述153

第二节 埃希菌属157

第三节 志贺菌属162

第四节 沙门菌属166

第五节 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173

第六节耶尔森菌属177

一、鼠疫耶尔森菌177

二、小肠结肠耶尔森菌179

三、假结核耶尔森菌180

第七节肠杆菌科的其他菌属181

一、枸橼酸杆菌属181

二、克雷伯菌属182

三、肠杆菌属185

四、沙雷菌属187

五、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及少见的肠杆菌科菌属187

第十八章弧菌科及检验189

第一节弧菌属189

一、霍乱弧菌189

二、副溶血性弧菌195

第二节气单胞菌属与邻单胞菌属196

一、气单胞菌属196

二、邻单胞菌属199

第十九章 弯曲菌属和幽门螺杆菌及检验200

第一节 弯曲菌属200

第二节 幽门螺杆菌203

第二十章厌氧性细菌及检验206

第一节 概述206

第二节厌氧芽胞梭菌208

一、破伤风梭菌209

二、气性坏疽病原菌211

三、肉毒梭菌213

四、艰难梭菌215

第三节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216

一、类杆菌属216

二、梭杆菌属219

三、纤毛菌属220

第四节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220

一、丙酸杆菌属221

二、优杆菌属222

三、乳酸杆菌属223

四、双歧杆菌属223

五、蛛网杆菌属224

第五节厌氧性球菌224

一、消化球菌属224

二、消化链球菌属225

三、韦荣球菌属225

第六节 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226

第二十一章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233

第一节棒状杆菌属233

一、白喉棒状杆菌233

二、其他棒状杆菌238

第二节需氧芽胞杆菌属239

一、炭疽芽胞杆菌239

二、蜡样芽胞杆菌243

第三节 产单核李斯特菌244

第四节 丹毒丝菌属246

第五节 阴道加特纳菌248

第二十二章分枝杆菌属及检验251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251

第二节非典型分枝杆菌256

一、堪萨斯分枝杆菌256

二、海分枝杆菌257

三、瘰疬分枝杆菌257

四、戈分枝杆菌257

五、鸟分枝杆菌257

六、蟾分枝杆菌258

七、龟分枝杆菌258

八、偶发分枝杆菌258

九、耻垢分枝杆菌258

第三节 分枝杆菌鉴定258

第四节 麻风分枝杆菌262

第二十三章非发酵菌及检验264

第一节 概述264

第二节假单胞菌属265

一、铜绿假单胞菌266

二、其他假单胞菌271

第三节 不动杆菌属271

第四节 产碱杆菌273

第五节 莫拉菌属275

第六节 黄杆菌属276

第二十四章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及检验279

第一节嗜血杆菌属279

一、流感嗜血杆菌279

二、其他嗜血杆菌282

第二节鲍特菌属283

一、百日咳鲍特菌284

二、副百日咳鲍特菌286

三、支气管败血鲍特菌286

第三节 军团菌属286

第四节 布鲁菌属290

第五节巴斯德菌属294

一、多杀巴斯德菌294

二、新种1号巴斯德菌295

第六节 弗朗西斯菌属296

第七节其他杆菌属297

一、心杆菌属297

二、螺菌属298

三、链杆菌属298

四、色杆菌属299

第二十五章衣原体及检验300

第一节 概述300

第二节主要病原性衣原体302

一、沙眼衣原体302

二、鹦鹉热衣原体303

三、肺炎衣原体303

第三节 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验304

第二十六章立克次体及检验308

第一节 概述308

第二节斑疹伤寒立克次体311

一、普氏立克次体311

二、莫氏立克次体312

第三节 恙虫病立克次体312

第四节 Q热立克次体313

第五节 立克次体的微生物学检验313

第二十七章支原体及检验317

第一节 概述317

第二节主要病原性支原体319

一、肺炎支原体319

二、其他部位感染的支原体319

第三节 支原体的微生物学检验320

第二十八章病原性放线菌及检验323

第一节厌氧性放线菌323

一、衣氏放线菌323

二、牛放线菌324

第二节需氧性放线菌325

一、诺卡菌325

二、马杜拉放线菌327

第二十九章螺旋体及检验328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328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332

第三节 回归热螺旋体336

第四节 伯氏疏螺旋体337

第四篇病毒学及检验339

第三十章病毒的基本性状和分类339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339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339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340

第二节病毒的增殖342

一、病毒的复制周期342

二、病毒的异常增殖343

三、病毒的干扰现象343

第三节病毒的遗传与变异344

一、病毒性状的变异344

二、病毒变异的机制345

第四节 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345

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原则346

第三十一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348

第一节病毒的感染348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与传播方式348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348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350

四、病毒感染与肿瘤351

第二节机体的抗病毒免疫351

一、非特异性免疫351

二、特异性免疫352

第三十二章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354

第一节标本的采集和运送354

一、标本采集时间354

二、标本采集的部位354

三、标本的运送355

第二节病毒的分离与鉴定355

一、病毒的分离355

二、病毒的鉴定358

第三节病毒的血清学诊断360

一、标本的采集360

二、急性期单份血清的IgM的检测361

三、双份血清的IgG检测361

四、常用的血清学方法361

第四节直接病毒诊断362

一、细胞病理学方法——包涵体检查362

二、电镜技术363

三、病毒抗原的检测364

四、病毒核酸检测技术365

第三十三章呼吸道病毒及检验368

第一节 正粘病毒368

第二节副粘病毒371

一、麻疹病毒371

二、腮腺炎病毒373

三、副流感病毒373

四、呼吸道合胞病毒374

第三节 腺病毒374

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375

第三十四章肠道病毒及检验376

第一节 概述376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377

第三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378

第四节其他肠道病毒379

一、新型肠道病毒379

二、轮状病毒380

第三十五章肝炎病毒及检验382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382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384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390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393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395

第六节 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397

第三十六章虫媒病毒及检验401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401

第二节 森林脑炎病毒403

第三节 登革热病毒403

第四节出血热病毒404

一、汉坦病毒404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405

第三十七章其他病毒及检验407

第一节疱疹病毒407

一、单纯疱疹病毒407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408

三、巨细胞病毒409

四、EB病毒409

五、人疱疹病毒6型411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411

第三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12

第五篇真菌学及检验417

第三十八章真菌概述417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地位与分类417

第二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418

第三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421

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422

第五节 真菌的常规检验法422

第三十九章病原性真菌及检验429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429

第二节深部感染真菌432

一、白念珠菌432

二、新型隐球菌434

三、申克孢子丝菌435

四、其他深部感染真菌436

五、条件致病性真菌及常见污染真菌437

第六篇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与质量控制439

第四十章临床常见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439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439

第二节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443

第三节 粪便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445

第四节 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448

第五节 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451

第六节 脓汁及创伤感染分泌物的微生物学检验452

第七节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454

第八节 眼、耳、口腔等分泌物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457

第四十一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464

第一节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464

一、扩散法(K-B法)464

二、稀释法469

第二节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476

一、绝对浓度法476

二、1%溶血液体培养基快速法479

第三节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480

一、稀释法480

二、琼脂稀释法481

第四节真菌的药物敏感试验482

一、液体培养基稀释法482

二、琼脂斜面法483

第四十二章临床细菌检验的质量控制及实验室安全防护484

第一节 室内质量控制484

第二节 室间质量评价490

第三节 实验室安全防护491

1998《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唐珊熙主编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微生物学及寄生物学(1960 PDF版)
微生物学及寄生物学
196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PDF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下( PDF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下
吉林医学院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上( PDF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上
吉林医学院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上(1982 PDF版)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上
1982 四川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
卫生防疫微生物学检验  第2册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部份(1975 PDF版)
卫生防疫微生物学检验 第2册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部份
1975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1979 PDF版)
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1979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1991 PDF版)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1991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1988 PDF版)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1995 PDF版)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199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1989 PDF版)
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1999 PDF版)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第2版(1988 PDF版)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第2版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下(1983 PDF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下
1983 吉林医学院
微生物学及检验(1996 PDF版)
微生物学及检验
1996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