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药栽培养殖与加工手册》求取 ⇩

绪论1

(一)中医药学的伟大成就1

一、概述1

绪论1

(三)中药与中药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2

(二)中药栽培养殖及加工的概念与意义2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简史6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简史与特点6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8

(一)药用动物养殖的发展简史9

三、药用动物养殖的发展简史与特点9

(二)药用动物养殖的特点10

四、中药生产的发展方向与途径11

(三)因地制宜地推进药材生产基地建设12

(二)努力探索建立中药生产新模式12

(一)切实加强中药产业改革工作12

(四)大力实施中药 名牌战略13

(五)增强中药生产应用研究力度15

上篇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17

上篇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17

第一章 药用植物栽培基础17

第一章 药用植物栽培基础17

二、我国自然环境概况17

一、环境条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7

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与环境条件17

(一)地质条件复杂、地貌类型齐全18

(二)气候类型多样、雨热同季显著18

(三)土壤类型多样、土地资源丰富19

(四)生物资源丰富、门类种属繁多20

三、药用植物栽培与气候条件21

(一)光照21

(二)温度23

(三)水分25

(四)空气和风25

四、药用植物栽培与土壤关系26

(二)药用植物栽培对土壤条件的基本要求27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27

(三)土壤的合理利用与改良29

五、药用植物栽培与地势关系31

一、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与优质丰产关系的重要意义32

二、药用植物的生命周期与生长周期33

(一)药用植物的生命周期33

(二)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34

三、药用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35

(一)药用植物的营养生长35

(二)药用植物的生殖生长36

四、药用植物的品质形成与影响因素37

(一)药用植物的品质形成37

(二)药用植物的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39

五、药用植物的产量构成与影响因素54

(一)药用植物产量与产量构成54

(二)药用植物产量形成的影响因素56

一、药用植物引种驯化在中药生产中的重要性61

第三节 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61

二、引种驯化的目的与主要任务62

三、引种驯化的前期准备阶段62

(一)正确选定引种驯化品种62

(二)掌握引种驯化所需资料与制定实施计划63

四、引种驯化的基本方法63

(一)风土驯化法63

(二)杂交法69

第四节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法与良种繁育69

一、繁殖的基本概念及其类别69

二、有性繁殖70

(一)基本概念70

(二)有性繁殖的基本方法71

三、无性繁殖78

(一)基本概念78

(二)无性繁殖的基本方法78

四、良种繁育与优质高产86

(一)选种86

(二)育种87

(三)良种繁育95

第五节 肥料与合理施肥96

一、肥料与药用植物生长的关系96

(一)氮元素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97

(二)磷元素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97

(三)钾元素与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97

(四)其他营养元素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98

(五)植物营养元素的平衡与植物的生长发育100

二、药物植物的营养吸收与土壤营养102

(一)药用植物的营养吸收102

(二)药用植物的土壤营养103

三、肥料的种类、性能及其使用方法105

(一)农家肥料105

(二)化学肥料107

(三)细菌肥料109

(四)微量元素肥料109

四、合理施肥与优质高产110

(一)施肥原则110

(二)施肥特点111

(三)施肥时期111

(四)施肥方法112

第六节 土壤耕作与田间管理113

一、选地与合理利用土地113

二、土壤耕作114

三、田间管理114

(一)苗期管理115

(二)移栽与定植115

(三)中耕、除草与培土115

(四)灌溉与排水116

(五)整枝与修剪116

(六)摘蕾与打顶116

(七)人工授粉与人工辅助授粉117

(八)覆盖、遮荫与支架117

第七节 常见病虫害防治117

一、常见中药病害117

(一)中药病害的基本概念117

(二)中药病害的种类及其为害特点118

二、常见中药虫害118

(一)中药虫害的基本概念118

(二)中药虫害的种类及其为害特点118

三、中药栽培病虫害防治原则及措施119

(一)防治原则119

(二)防治措施119

四、农药在中药上的合理使用与监测123

(一)合理使用农药的重要性123

(二)农药在中药上的合理使用124

(三)农药在中药使用上的监测127

第八节 植物激素与合理应用131

一、植物激素在中药生产中的重要性131

二、常用植物激素及其调节作用132

(一)常用植物激素的种类与性质132

(二)植物激素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133

三、植物激素的合理应用与前景137

(一)正确处理植物激素和中药栽培技术措施的关系137

(二)正确处理植物激素自身与环境间的影响因素138

(三)注重多种植物激素的配合使用138

(四)注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毒危害138

第二章 药用真菌培育技术139

第一节 药用真菌培育的基本知识139

一、真菌与药用真菌的概念139

第二章 药用真菌培育技术139

二、药用真菌培育的意义与发展前景140

(一) 我国药用真菌应用历史与资原概况140

(二)我国药用真菌培育历史与发展前景140

三、药用真菌的生活习性与生态环境要求141

(一)药用真菌的生活习性与生活史141

(二)药用真菌的生理特点与生态环境要求143

四、药用真菌的培育方法145

(一)人工栽培145

(二)发酵培育146

第二节 药用真菌培育的基本设备与一般技术146

一、药用真菌培育的基本设备146

(一)原料加工设备与装瓶制袋及灭菌设备146

(二)接种室与接种设备147

(三)培养室与培养箱147

(四)干燥设备与常用的玻璃器皿及其他设备147

二、培养基的种类、组成与制备147

(一)培养基的种类147

(二)培养基的组成148

(三)培养基的制备149

三、消毒与灭菌150

(一)干热灭菌150

(二)湿热灭菌150

(三)药物灭菌150

(四)紫外线灭菌及其他灭菌法150

四、菌种分离培养与保藏复壮151

(一)菌种分离培养151

(二)菌种保藏复壮152

五、接种与培养155

(一)接种155

(二)培养157

六、污染原因与综合防治158

(一)污染原因探讨158

(二)综合防治措施159

第三章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60

第一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160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160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与现状160

第三章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60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内容162

(一)愈伤组织培养162

(二)器官培养163

(三)胚胎培养164

(四)花药培养165

(五)细胞培养165

(六)原生质体培养166

四、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益分析166

(一)扩大植物组织的培养生产应用范围166

(二)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167

(四)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168

(五)提高有用次生产物的有效利用率168

(三)提高试管苗的繁殖效率168

第二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设备与基本技术169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设备169

二、培养基与培养基的配制169

(一)培养基169

(二)培养基的配制170

(三)几种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其特点171

三、培养材料的选择与消毒174

(一)培养材料的选择174

(二)培养材料的消毒175

四、接种与培养175

五、外植体的褐变及其防止176

(一)褐变与褐变影响因素176

(二)防止褐变措施176

六、组织培养保存种质技术177

(一)抑制细胞生长保存种质177

(二)超低温保存种质177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179

一、药用植物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应用179

二、植物组织培养产生药效成分的应用184

(一)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有用次生代谢产物184

(二)影响植物组织培养产生药效成分的因素189

(三)植物组织培养生产应用的问题与展望200

第四章 无土栽培技术204

第一节 无土栽培的基本知识204

一、无土栽培的基本概念204

二、无土栽培的历史与现状204

第四章 无土栽培技术204

(一)根系的形态结构206

(二)根系的功能206

三、无土栽培与根系功能的关系206

四、无土栽培的优点与效益分析208

(一)无土栽培的优点208

(二)无土栽培的效益分析209

一、无土栽培的设置形式与类型210

(一)无土栽培的设置形式分类210

(二)无土栽培基质的种类、性能与选用处理211

(三)无土栽培的栽培类型213

二、无土栽培的营养液214

(一)营养液的配制原则214

(二)营养液的配制215

(三)营养液的质量监测与管理216

(一)光照及其调节管理217

(二)温度及其调节管理217

三、无土栽培的环境因素与管理217

(三)湿度及其调节管理218

四、无土栽培的病虫害防治218

第三节 无土育苗技术219

一、无土育苗的优点219

二、无土育苗的基本设施219

三、无土育苗的基质与营养液220

四、无土育苗的培育过程与管理220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采收、产地加工、炮制与保管技术221

第一节 药用植物的合理采收221

一、合理采收的重要意义221

(一)合理采收与质量的相关性221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采收、产地加工、炮制与保管技术221

(二)合量采收与产量的相关性222

二、各类植物药材的适时采收223

(一)根和根茎类药材的适时采收223

(二)全草类药材的适时采收223

(三)茎藤木类药材的适时采收223

(四)皮类药材的适时采收223

(五)叶类药材的适时采收224

(六)花类药材的适时采收224

(七)果实和种子类药材的适时采收225

(八)树脂和液汁类药材的适时采收225

三、药物植物的收获年限与采收方法225

(一)药用植物的收获年限225

(二)药用植物的采收方法226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产地加工技术227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意义227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意义227

(二)产地加工的具体任务227

二、产地加工的常用方法228

(一)洗涤与清选228

(二)修整与去皮228

(三)蒸、煮、烫229

(四)浸漂229

(五)熏硫229

(六)发汗229

(七)干燥230

(八)其他232

第三节 植物药材的炮制技术232

一、植物药材炮制的目的意义232

(一) 去粗取精232

(二)矫味矫臭232

(三)转变性能233

(四)增强疗效233

(五)降低毒性234

(六)利于调制234

(七)利于贮运234

二、植物药材炮制的常用方法235

(一)净制235

(二)切制236

(三)炮炙240

第四节 植物药材的保管技术251

一、中药保管的重要意义251

(一)保护药材品质251

(二)保证药材数量251

二、药材的包装技术251

(一)药材包装的重要性251

(二)药材包装的要求252

(三)药材包装的种类253

(四)药材包装的标记与标志253

(五)药材包装的打包与捆扎253

(一)药材储存的重要性254

(二)影响药材质变的因素254

三、药材的储存技术254

(三)药材储存的变质现象255

(四)药材储存的变质防治256

(五)特殊药材的保管技术258

(六)药材储存的新技术新方法与发展前景260

第六章 常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263

第一节 根及根茎类263

1.人参263

第六章 常用药用植物栽培技术263

2.三七269

3.三分三274

4.大黄276

5.山柰280

6.山药281

7.千年健285

8.川牛膝286

38.百部289

9.川贝母290

10.川明参293

11.川芎297

12.天冬301

13.天南星303

14.天麻306

15.木香311

16.太子参313

17.太白贝母316

18.丹参318

19.牛膝322

20.巴戟天325

21.水半夏330

22.玉竹332

23.甘草334

24.甘遂338

25.龙胆340

26.平贝母344

27.北沙参347

28.白及350

29.白术352

30.白芍356

31.白芷359

32.白前362

33.玄参365

34.半夏369

35.地黄374

36.西洋参378

37.百合383

39.当归391

40.朱砂莲395

41.伊贝母397

42.延胡索400

43.防风407

44.红景天411

45.麦冬413

46.远志416

47.苍术419

48.赤芍421

49.何首乌425

50.羌活426

51.附子428

52.板蓝根(附:大青叶)433

53.刺五加435

54.郁金438

55.明党参441

56.知母445

57.金荞麦447

58.泽泻449

59.南沙参452

60.独活454

61.贯众456

62.前胡458

63.姜460

64.盾叶薯蓣463

65.秦艽466

66.桔梗468

67.夏天无471

68.柴胡(附:三岛柴胡)473

69.党参478

70.射干482

71.徐长卿484

72.高良姜486

73.浙贝母488

74.黄山药492

75.黄芩492

76.黄芪498

77.黄连502

78.黄独506

79.黄精508

80.常山512

81.银柴胡513

82.猫爪草515

83.续断517

84.萝芙木520

85.葛根522

86.紫草524

87.紫菀529

88.雷公藤533

89.缬草535

90.魔芋538

第二节 全草类541

1.山莨菪541

2.广藿香543

3.车前草(附:车前子)546

4.长春花(附:小蔓长春花)548

5.艾纳香552

6.石斛554

7.四棱筋骨草557

8.仙鹤草559

9.白屈菜561

10 半边莲562

11.半枝莲563

12.肉苁蓉565

13.灵香草567

14.鸡骨草569

15.青蒿571

16.苦玄参573

17.罗勒575

18.金钱草577

19.鱼腥草578

20.泽兰581

21.细辛583

22.荆芥586

23.香茅588

24.香青兰590

25.香薷591

26.穿心莲593

27.绞股蓝596

28.铁角蕨599

29.益母草601

30.麻黄603

31.颠茄草606

32.薄荷609

33.瞿麦612

34.藿香615

第三节 叶类618

1.木芙蓉618

2.毛花洋地黄621

3.芦荟624

4.罗布麻626

5.肾茶628

6.银杏叶(附:白果)630

7.甜叶菊634

8.番泻叶636

第四节 皮类639

1.肉桂(附:桂枝)639

2.红豆杉642

3.杜仲645

4.牡丹皮649

5.厚朴652

6.秦皮657

7.海桐皮660

8.桑白皮(附:桑叶、桑枝)662

9.黄柏668

10.喜树672

第五节 花类675

1.丁香675

2.西红花677

3.红花682

4.辛夷685

5.玫瑰花686

6.玫瑰茄690

7.金莲花692

8.金银花694

9.洋金花697

10.除虫菊700

11.菊花703

12.款冬花707

13.槐花(附:槐角)711

第六节 种子和果实类714

1.八角茴香714

2.大枫子716

3.山茱萸719

4.川楝子722

5.女贞子725

6.小茴香727

7.马钱子730

8.无花果732

9.天仙子736

10.木瓜738

11.王不留行740

12.五味子742

13.牛蒡子745

14.乌梅747

15.月见草750

16.巴豆751

17.白扁豆753

18.瓜蒌(附: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755

19.肉豆蔻758

20.决明子761

21.豆蔻763

22.芡实767

23.连翘770

24.吴茱萸771

25.佛手774

26.沙苑子777

27.沙棘779

28.诃子783

29.补骨脂786

30.刺梨788

31.郁李仁793

32.罗汉果797

33.使君子802

34.金樱子804

35.枳壳(附:枳实)806

36.柏子仁(附:侧柏叶)811

37.枙子813

38.枸杞子(附:地皮骨)817

39.胡芦巴820

40.胡椒822

41.荜茇825

42.草果827

43.砂仁829

44.鸦胆子834

45.胖大海836

46.急性子(附:凤仙花)839

47.莲子(附:莲子心、莲房、莲须等)840

48.益智845

49.蛇床子848

50.猕猴桃849

51.紫苏子(附:紫苏叶、紫苏梗)855

52.蓖麻860

53.榧子862

54.槟榔864

55.酸枣仁869

56.蔓荆子871

57.薏苡仁874

58.覆盆子879

第七节 藤木及树脂类879

1.川木通879

2.关木通881

3.苏木882

4.钩藤885

5.檀香887

6.儿茶890

7.安息香892

8.沉香894

第八节 菌类及其他897

1.云芝897

2.冬虫夏草899

3.竹荪901

4.灵芝905

5.香菇910

6.茯苓915

7.银耳919

8.猪苓924

9.密环菌926

10.雷丸929

11.猴头菇930

12.五倍子935

13.丝瓜络937

14.海金沙939

中篇 药用动物养殖技术942

第一章 药用动物养殖基础942

中篇 药用动物养殖技术942

第一章 药用动物养殖基础942

第一节 药用动物养殖与生态环境942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重要性942

二、药用动物的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943

(一)森林生态系统943

(二)草原生态系统943

(三)淡水生态系统943

(四)海洋生态系统944

三、动物区系与地理分布944

(一)动物区系与动物地理区划945

(二)我国药用动物区系与地理分布948

四、药用动物生活习性与习性调查949

(一)食性调查研究950

(二)生境调查研究950

(三)行为调查研究951

第二节 药用动物的引种与驯化953

一、药用动物的引种953

(一)引种的重要意义953

(二)引种药用动物的捕捉953

(三)引种药用动物的检疫与运输954

二、药用动物的驯化954

(一)驯化的重要意义954

(二)药用动物驯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954

(三)药用动物驯化的具体措施955

第三节 药用动物的饲养技术957

一、药用动物的饲养特点与饲养方式957

(一)药用动物的饲养特点957

(二)药用动物的饲养方式957

二、药用动物的饲料组成与饲料供给958

(一)饲料作用与 食物链958

(二)药用动物饲料的组成与供给959

三、药用动物的饲养管理与注意事项962

(一)饲养制度的建立与注意事项962

(二)饲养管理的实施与注意事项963

四、药用动物饲养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965

(一)饲养环境965

(二)饲料营养965

(三)自动系统966

第四节 药用动物的繁殖与育种967

一、药用动物的繁殖967

(一)动物繁殖的外界影响因素967

(二)繁殖过程的饲养管理工作968

(三)提高药用动物繁殖效果的举措969

二、药用动物的育种971

(一)遗传基本规律971

(二)个体变异规律972

(三)质量遗传与数量遗传973

(四)选择与配种974

(五)交配976

(六)培育977

第五节 药用动物的疾病防治977

一、药用动物常见疾病的分类与致病因素977

(一)常见疾病分类977

(二)常见致病因素978

二、药用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治978

(一)传染病的传染过程978

(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979

(三)综合性的防疫措施979

第二章 药用动物捕收、产地加工、炮制与保管技术980

第一节 药用动物的合理捕收980

一、合理捕收的重要意义980

第二章 药用动物捕收、产地加工、炮制与保管技术980

二、药用动物的合理捕收980

第二节 药用动物的产地加工技术983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意义983

二、产地加工的常用方法983

第三节 动物药材的炮制技术985

一、动物药材炮制的目的意义985

二、动物药材炮制的常用方法986

(一)净制986

(二)切制987

(三)炮炙987

第四节 动物药材的保管技术993

一、动物药材合理保管的重要性993

二、常用动物药材的保管技术993

(一)动物药材保管常见的变质现象993

(二)常用动物药材的保管储藏995

(三)动物药材保管储藏的新技术与新发展996

第三章 常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998

1.地龙998

第三章 常用药用动物养殖技术998

2.全蝎1003

3.牡蛎1009

4.珍珠1015

5.蜈蚣1025

6.土鳖虫1031

7.海马1038

8.哈蟆油1044

9.蟾酥1050

10.鳖甲1053

11.龟甲1060

12.蛤蚧1065

13.蕲蛇1071

14.金钱白花蛇1076

15.蝮蛇1080

16.乌梢蛇1084

17.乌骨鸡1088

18.刺猬皮1101

19.穿山甲1106

20.熊胆1110

21.水獭肝1118

22.灵猫香1120

23.麝香1126

24.鹿茸1139

25.牛黄1155

26.羚羊角1159

下篇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1167

第一章 中药有效成分与开发利用1167

第一节 中药有效成分及其研究的重要性1167

一、中药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1167

(一)中药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的基本概念1167

下篇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1167

第一章 中药有效成分与开发利用1167

(二)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别与常见有效成分1168

二、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研究与开发利用的相关性1180

(一)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利于揭示中药奥秘,利于开发利用1180

(二)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利于制定质量标准,利于实现标准化1181

(三)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利于中药剂型改革,利提高中药临床疗效1182

(四)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利于扩大药源,利于寻找与开发新药1182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方法步骤1183

一、根据用药实践实经验,确定研究中药品种1183

二、通过药理实验研究,确定研究中药成分1184

三、提取分离鉴定有效成分,进行临床前药理研究1184

四、研究有效成分化学结构,制定生产工艺与质量标准1184

五、研究有效成分开发利用,促进中药标准化与现代化1184

第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预试验与鉴别原理1186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预试验1186

一、预试方法的选择1186

(一)感官检查法1186

第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预试验与鉴别原理1186

(二)试管法与点滴法1186

二.预试溶液的制备1187

(一)水提取液1187

(二)乙醇提取液1187

(三)石油醚提取液1188

三、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1190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别反应及其理1191

一、生物碱类1191

(一)显色反应1191

(二)沉淀反应1193

二、皂甙类1196

(一)显色反应1196

(三)溶血试验1198

三、黄酮甙类1198

(一)显色反应1198

(二)泡沫试验1198

(二)荧光试验1201

(一)显色反应1202

四、醌类1202

(二)荧光试验1204

五、强心甙类1204

(一)显色反应1204

(二)荧光试验1207

六、香豆素与内酯类1208

(一)内酯化合物的开闭环反应1208

(二)显色反应1209

七、氰甙类1210

(一)苦味酸钠反应1210

(三)荧光试验1210

(二)普鲁士蓝反应1211

八、萜类与挥发油类1211

(一)萜类的显色反应1211

(二)挥发油类的检识1212

九、酚类与鞣质类1213

(一)显色反应1213

(二)沉淀反应1214

十、有机酸类1216

(一)酸性检查1216

(二)显色反应1216

十一、糖类1216

(一)显色反应1216

(二)沉淀反应1218

(三)α-去氧糖的特殊反应1220

十二、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类1220

(二)多肽及蛋质显色反应1222

(一)显色反应1224

(三)蛋白质沉淀反应1224

十三.甾体化合物类1224

(二)纸层析与薄层层析1225

十四、树脂类1225

(一)酸性树脂的检识1225

(二)中性树脂的检识1225

第一节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前处理及其基本设备1226

第三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1226

一、净选与洗涤的基方法与设备1226

(一)净选的基本方法及其设备1226

第三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1226

(二)洗涤的基本方法及其设备1228

(一)自然干燥1230

(二)人工干燥1230

二、干燥的基本方法与设备1230

三、切制与粉碎的基本方法与设备1231

(一)切制的基本方法及其设备1231

(二)粉碎的基本方法及其设备1233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及其基本设备1238

一、水蒸汽蒸馏提取的基本方法及其设备1239

(一)基本原理1239

(二)方法及设备1239

(一)溶剂选择1240

二、溶剂提取的基本方法及其设备1240

(二)方法及设备1242

三、升华提取的基本方法及其设备1247

(一)基本原理1247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技术及其基本设备1248

(二)方法及设备1248

一、系统溶剂分离技术1249

(一)基本概念1249

(二)基本原理1249

(三)基本方法1249

二、酸、碱溶剂系统分离技术1250

(一)基本概念1250

(二)基本原理1250

(三)基本方法1251

三、水提醇沉分离技术1251

(一)基本概念1251

(二)基本原理1251

四、醇提水沉分离技术1252

(一)基本概念1252

(二)基本原理1252

(三)基本方法1252

(三)基本方法1252

五、两相溶剂萃取分离技术1252

(一)基本概念1252

(二)基本原理1253

(三)溶剂选择1253

(五)逆流连续萃取法1254

(四)分次萃取法1254

(六)逆流分配法1256

(七)液滴逆流分配法1256

(八)超临界流体萃取法1256

(九)乳化及期防止1259

六、结晶分离技术1260

(一)基本概念1260

(二)结晶原理1260

(三)样品处理1260

(五)结晶方法及其注意事项1261

(四)溶剂选择1261

七、分馏分离技术1262

(一)基本概念1262

(二)分馏原理1262

(四)分馏操作与技术要求1263

(三)分馏柱理论板值测定1263

八、铅盐沉淀分离技术1264

(一)基本概念1264

(二)沉淀方法及其注意事项1264

(一)基本概念1266

(二)盐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266

十、透析分离技术1266

九、盐析分离技术1266

(一)基本概念1266

(二)透析方法与电透析1266

十一、层析分离技术1267

(一)基本概念1267

(二)基本原理与分类1267

(三)薄层层析1269

(四)柱层析1279

(五)纸层析1283

(六)离子交换层析1285

(七)大孔吸附树脂层析1293

(八)聚酰胺层析1298

(九)疑胶层析1301

(十)其他层析分离技术1304

第四节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案设计的制定1308

一、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1308

二、明确研究方向与目的1308

三、制定合理的提取分离方案1308

(一)注意不同研究类型的可行性1309

(二)注意提取分离方案的科学性1309

(三)注意提取分离工作的阶段性1310

四、重视提取分离条件的影响1314

(一)光照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1314

(二)酸碱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1314

(三)溶剂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1315

(四)吸附剂对化合物结构的影响1315

第四章 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316

第一节 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316

一、概述1316

(一)基本概念1316

(二)分类与性质1316

(三)主要用途1317

第四章 常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317

(一)常用提取方法1318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318

(二)常用分离方法1319

三、常用鉴定方法1319

(一)常用定性方法1319

(二)常用定量方法1320

四实例1320

一、概述1325

(一)基本概念1325

第二节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325

(二)分类与性质1326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329

(一)常用提取方法1329

(三)主要用途1329

(二)常用分离方法1331

(一)常用定性方法1333

三、常用鉴定方法1333

(二)常用定量方法1334

四、实例1334

第三节 甙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351

一、概述1351

(一)基本概念1351

(二)分类与性质1351

(三)主要用途1364

二、皂甙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364

(一)皂甙的结构与分类1364

(二)皂甙的理化性质与鉴定方法1373

(三)皂甙的提取与分离1376

(四)实例1380

三、黄酮甙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397

(一)黄酮甙类的结构与分类1397

(二)黄酮甙类的理化性质与鉴定方法1400

(三)黄酮甙的提取与分离1402

(四)实例1408

四、蒽醌甙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18

(一)蒽醌甙类的结构与分类1418

(二)蒽醌甙类的理化性质与鉴定方法1420

(三)蒽醌甙的提取与分离1421

(四)实例1422

(一)强心甙的结构与分类1435

五、强心甙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35

(二)强心甙的理化性质与鉴定方法1440

(四)实例1446

(一)香豆素甙的结构与分类1455

(三)强心甙的提取与分离1455

六、香豆素甙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55

(二)香豆素甙的理化性质与鉴定方法1458

(三)香豆素甙的提取与分离1460

(四)实例1461

七、氰甙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64

(一)氰甙的结构与分类1465

(二)氰甙的理化性质与鉴定方法1466

(三)氰甙的提取与分离1467

(四)实例1468

八、酚甙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71

(一)酚甙的结构与分类1471

(三)酚甙的提取与分离1472

(二)酚甙的理化性质与鉴定方法1472

(四)实例1473

九、硫甙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74

(二)硫甙的理化性质与鉴定方法1475

(一)硫甙的结构与分类1475

(三)硫甙的提取与分离1476

(四)实例1476

第四节 萜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78

一、概述1478

(一)基本概念1478

(二)分类与性质1478

(三)主要用途1479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479

(一)常用定性方法1480

(二)常用定量方法1480

三、常用鉴定方法1480

四、实例1480

(二)分类与性质1485

(一)基本概念1485

一、概述1485

(三)主要用途1485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485

(一)有机溶剂提取法1485

酚类1485

第五节 酚类及鞣质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85

(一)常用定性方法1486

(二)常用定量方法1486

三、常用鉴定方法1486

四、实例1486

(二)逆流分配提取与层离法1486

鞣质类1488

一、概述1488

(一)基本概念1488

(二)分类与性质1488

(三)主要用途1489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489

三、常用鉴定方法1490

(一)常用定性方法1490

(二)常用定量方法1490

四、实例1491

第六节 木脂素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92

一、概述1492

(一)基本概念1492

(二)分类与性质1492

(三)主要用途1494

(一)常用定性方法1495

(二)常用定量方法1495

三、常用鉴定方法1495

四、实例1495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495

一、概述1499

(一)基本概念1499

第七节 甜味质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499

(二)分类与性质1499

(三)主要用途1502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502

三、常用鉴定方法1502

四、实例1503

(二)分类与性质1505

(一)基本概念1505

(三)主要用途1505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505

三、常用鉴定方法1505

一、概述1505

第八节 糖类及其衍生物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505

(一)常用定性方法1505

(二)常用和定量方法1506

四、实例1506

氨基酸类1509

一、概述1509

第九节 氨基酸及蛋白质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509

(一)基本概念1509

(三)主要用途1510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510

(二)分类与性质1510

(一)溶剂法1510

(二)离子交换法1511

(三)层析法1511

三、常用鉴定方法1511

四、实例1512

蛋白质类1513

一、概述1513

(一)基本概念1513

(二)分类与性质1513

(一)有机溶剂分级沉淀法1514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514

(二)无机盐分级沉淀法1514

(三)PH分级沉淀法1514

三、常用鉴定方法1514

(三)主要用途1514

(一)常用定性方法1514

(二)常用定量方法1515

四、实例1515

第十节 天然色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516

一、概述1516

(一)基本概述1516

(三)主要用途1517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517

(二)分类与性质1517

(一)常用提取方法1517

三、常用鉴定方法1518

(一)常用定性方法1518

(二)常用分离方法1518

(二)常用定量方法1518

四、实例1519

第十一节 有机酸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521

一、概述1521

(一)基本概念1521

(二)分类与性质1521

(三)主要用途1522

(一)有机溶剂提取法1523

(二)离子交换法1523

二、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523

三、常用鉴定方法1523

(一)常用定性方法1523

(二)常用定量方法1524

四、实例1524

一、脂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525

(一)概述1525

第十二节 其他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525

(二)分类与性质1525

二、树脂类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526

(一)概述1526

(四)常用鉴定方法1526

(二)分类与性质1526

(三)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526

(四)常用鉴定方法1527

(三)常用提取分离方法1527

附录1529

1 其他栽培药用植物及药用真菌一览表1529

附录1529

2 药用植物种子采收贮藏及发芽率一览表1562

3 农药通用名称和急性毒性1587

4 农药剂型目录与国际代码系统1596

5 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配制方法1599

6 常用中药材常见仓贮害虫1601

7 部分植物药有效成分名称(英文名)及其来源一览表1607

8 对照品与对照药材1641

9 试药、试液、指示剂与指示液、常用缓冲液、常用酸碱溶液稀释法及常用基准物1643

10 参考文献1651

1 中药中文名索引1667

索引1667

索引1667

2 中药汉语拼音名索引1671

3 拉丁学名索引1675

(一)氨基酸显色反应12220

1999《现代中药栽培养殖与加工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冉懋雄,周厚琼主编 1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木本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1990 PDF版)
木本药用植物栽培与加工
1990 北京:科学出版社
特产栽培饲养与加工( PDF版)
特产栽培饲养与加工
中草药栽培手册( PDF版)
中草药栽培手册
中药栽培及加工技术(1994 PDF版)
中药栽培及加工技术
1994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1987 PDF版)
中草药栽培与加工
1987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庭院栽培与养殖(1999 PDF版)
庭院栽培与养殖
1999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魔芋高产栽培与现代加工技术(1999 PDF版)
魔芋高产栽培与现代加工技术
1999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通向明天的桥(1993 PDF版)
通向明天的桥
199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海胆养殖与加工(1993 PDF版)
海胆养殖与加工
1993 北京:海洋出版社
魔芋栽培与加工(1983 PDF版)
魔芋栽培与加工
1983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芦笋栽培与加工(1990 PDF版)
芦笋栽培与加工
1990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中药栽培与养殖(1986 PDF版)
中药栽培与养殖
1986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柑桔栽培与加工(1986 PDF版)
柑桔栽培与加工
1986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梅的栽培与加工(1988 PDF版)
梅的栽培与加工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常用中草药栽培手册(1971 PDF版)
常用中草药栽培手册
197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