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库业务全书》求取 ⇩

国库理论卷3

第一篇 国家金库3

第1章 国家金库的一般概念3

1.1 国家金库的由来与含义3

一、国家金库的由来3

二、国家金库的含义4

1.2 国家金库的职责和权限4

一、国家金库的职责4

二、国家金库的权限6

1.3 国家金库的作用7

一、执行作用8

二、促进作用8

三、监督作用8

四、反映作用8

1.4 国家金库与财政9

一、意义9

二、职责与任务10

三、相互协作的内容11

四、协作的形式12

二、国家金库与专业银行13

1.5 国家金库与银行13

一、国家金库与人民银行13

第2章 国家金库的历史沿革15

2.1 国家金库的产生15

2.2 古代中国的国家金库16

2.3 近代中国的国家金库17

一、北洋军阀统治期间17

二、国民政府统治期间18

2.4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国家金库18

一、金库实行独立会计期间的概况20

2.5 新中国的国家金库20

二、金库不设独立会计时的概况21

三、国家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修订22

第3章 国家金库的管理体制26

3.1 国家金库的组织机构26

3.2 国家金库的人员管理27

3.3 国家金库委托制28

3.4 国家金库业务的垂直领导30

一、国家业务垂直领导的必要性30

3.5 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31

二、国家业务垂直领导的内容31

一、《中央金库条例》执行阶段3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执行阶段33

第4章 美、英国家金库制度35

4.1 美国的国家金库制度35

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代理国库的历史回顾35

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代理国库的职能35

三、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代理国库职能的特点36

一、英格兰银行如何代理国库37

4.2 英国的国家金库制度37

二、英格兰银行如何通过代理国库进行货币政策操作39

第二篇 国家财政41

第1章 财政的一般概念41

1.1 市场失灵与国家财政的必要性41

一、市场失灵41

二、国家财政的必要性44

1.2 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45

四、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46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46

二、对国营经济的投资46

一、公共物品与劳务的提供46

五、社会经济的直接管理47

1.3 公共财政及其功能47

一、公共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47

二、公共财政的功能48

1.4 财政与国有企业52

一、正确处理财政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52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4

三、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55

1.5 财政与集体企业57

一、集体企业的性质和特点57

二、财政与集体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57

1.6 财政与外商投资企业58

一、外商投资企业的性质、特点及其作用58

二、处理财政与外商投资企业分配关系的理论依据58

三、建立涉外税收制度58

1.7 财政与农民59

1.8 财政与城镇个体工商业户60

二、现行财政体制的弊端61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目标模式61

一、我国财政体制的基本模式概述61

1.9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61

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复式预算62

第2章 国家财政收入63

2.1 财政收入的组织及原则63

一、国内融资为主与举借外债为辅63

二、发展经济,广开财源64

三、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65

四、公平合理负担66

2.2 财政收入的形式及其选择67

2.3 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69

2.4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72

一、经济增长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72

二、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72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73

第3章 国家财政支出75

3.1 财政支出的作用75

3.2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77

一、按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77

三、按财政支出在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78

二、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78

四、按国家职能分类79

五、按财政支出是否具有直接补偿性分类79

3.3 财政支出的安排与原则80

一、财政支出总量的客观界限和量入为出80

二、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82

3.4 财政支出的效率:成本--效益分析83

一、讲求财政支出的效率83

二、成本--效益分析84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87

4.1 国家预算的概念、组成与特点87

第4章 国家预算与决策87

二、国家预算的组成88

三、国家预算的特点89

4.2 国家预算的原则、任务与作用90

一、国家预算的原则90

二、国家预算的任务和作用93

4.3 单式预算与复式预算94

一、单式预算95

二、复式预算95

一、编制国家预算的准备工作97

4.4 国家预算的编制97

二、国家预算收入的设计98

三、国家预算支出的设计99

四、国家预算编制的内容101

五、国家预算编制的程序102

六、国家预算的编制方法102

七、国家预算的审查和批准104

一、国家预算执行的机构和任务105

4.5 国家预算的执行105

二、国家预算收入的执行106

三、国家预算支出的执行108

四、国家预算执行中的调整平衡109

五、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分析111

4.6 国家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112

一、国家决算的意义与组成112

二、编制国家决算的准备工作113

三、国家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114

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118

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118

5.1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及其建立的原则118

第5章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118

5.2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119

一、国家预算的级次划分119

二、国家预算收支的划分119

三、地方预算机动财力的范围120

5.3 中国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发展演变120

一、1950年实行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预算管理体制120

二、1951年至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121

三、1958年下放财权,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预算管理体制121

四、1959年至1970年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预算管理体制122

五、1971年至1973年再次下放财政,实许财政收支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123

六、1974年至1975年实行“收入按固定比例留成,超收另定分成比例,支出按指标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124

七、1976年至1979年实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和试行“收支挂钩,增收分成”的预算管理体制124

八、1980年至1984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125

5.4 中国现行国家预算管理体制126

一、“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126

二、1988年改进财政包干办法128

三、1992年实行“分税制”试点129

第6章 单位预算与决算131

6.1 总预算与单位预算131

6.2 单位预算的管理131

一、全额预算管理132

二、差额预算管理133

6.3 单位预算的编制134

一、编制单位预算的原则134

三、企业化管理134

二、编制单位预算的要求135

三、编制单位预算的依据135

四、编制单位预算的准备工作135

五、编制单位预算的方法136

一、单位预算执行的意义139

二、单位预算执行的任务139

6.4 单位预算的执行139

六、单位预算编制的程序和审批139

三、单位预算的执行计划140

四、单位预算执行中的调整140

6.5 单位决策的编制与审核141

一、编制单位决算的要求141

二、单位决算的编制142

三、单位决算的审核和汇总144

二、预算外资金的产生146

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146

第7章 预算外资金146

7.1 预算外资金的含义及由来146

7.2 预算外资金的范围147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的预算外资金147

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147

三、财政部门的预算外资金147

7.3 预算外资金的特点与作用147

一、预算外资金的特点147

二、预算外资金的作用148

一、各项附加收入149

7.4 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149

二、集中的企业基金150

三、统管的事业收入151

四、其他杂项收入151

7.5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151

一、工交商事业收入151

二、农林水气象事业收入152

三、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收入153

八、工商管理收入154

六、社会福利事业收入154

七、行政机关收入154

四、城市公用事业收入154

五、房产管理收入154

7.6 国有企业管理的预算外资金155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留用的专项资金155

二、主管部门集中的各项专项资金156

三、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156

7.7 预算外资金的管理157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157

二、预算外资金管理方式158

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政策措施和方法159

一、财政平衡的含义161

第8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161

8.1 财政平衡161

二、财政平衡的几种状态162

三、财政结余162

8.2 财政综合平衡163

一、财政综合平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63

二、财政与信贷的统一平衡164

三、财政、信贷、物资供求的综合平衡166

四、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的综合平衡168

一、财政赤字的概念和口径169

8.3 财政赤字及其弥补方式169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172

8.4 传统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赤字174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财政赤字174

二、“一五”时期的财政赤字176

三、“大跃进”时期的财政赤字177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财政赤字179

8.5 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财政赤字180

一、经济改革过程中的财政赤字180

二、导致财政赤字的各种因素181

三、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182

8.6 财政赤字的控制183

一、政府行为的合理化184

二、税收制度的改革184

三、调整分配结构,理顺分配关系185

四、节约各项支出,提高经济效益186

第9章 财政政策及其学说188

9.1 “国力论”188

一、什么是“国力论”188

二、“国力论”的形成背景188

三、“国力论”的理论依据189

一、什么是综合平衡论190

二、“四平”理论的内容190

9.2 综合平衡论190

三、财政、信贷、外汇与物资各自在综合平衡中的地位与作用191

9.3 年度预算平衡论192

9.4 赤字预算政策论193

9.5 补偿预算政策论194

9.6 充分就业预算平衡原则195

一、财政政策概念196

二、财政政策目标196

9.8 财政政策的内容196

9.7 机能财政论196

三、财政政策手段197

四、财政政策类型197

9.9 财政政策的运用199

一、基本分析200

二、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200

三、财政政策的运用201

9.10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202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203

一、IS-LM模型203

三、公债政策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上的作用205

9.11 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演变205

一、“罗斯福新政”205

二、战后美国的财政政策207

三、“滞胀”时期的美国财政政策208

四、里根政府的财政政策208

9.12 我国财政政策的历史演变210

一、最初的财政平衡实践210

二、奉行年度财政平衡政策的时期210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财政政策211

第10章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213

10.1 西方的财政分权理论213

一、财政分权:财政职能说213

二、财政分权:受益范围说213

三、财政分权:公平效率说214

10.2 中国有关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理论215

一、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必须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这一基本原则215

二、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215

三、正确正理条块关系215

二、中央与地方划分财政收入的原则216

10.3 分税制的理论与实践216

一、分税制的含义216

三、中央与地方划分支出的原则217

四、分税制的基本类型217

五、分税制的实例分析218

10.4 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218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218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219

二、分级财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221

一、集权与分权: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221

10.5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国际比较221

三、分税制: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变化的基本走向222

第三篇 国家税收223

第1章 税收的一般概念223

1.1 税收的概念223

1.2 税收的起源与发展224

一、税收的起源224

二、税收的发展226

1.3 税收的形式特征228

二、税收的无偿性229

一、税收的强制性229

三、税收的固定性230

1.4 税收的社会特殊性231

一、税收所体现的分配关系不同231

二、税收用途所体现的利益关系不同231

三、国家与纳税人的所有权关系不同232

四、税收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不同233

1.5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233

一、税收职能234

二、税收作用235

1.6 税收与社会产品分配238

一、税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238

二、税收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的关系240

1.7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241

一、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241

二、税收制度的其他要素245

第2章 税收原则与治税思想248

2.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概述248

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248

三、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249

二、攸士第的税收原则249

四、萨伊的税收原则251

五、瓦格纳的税收原则251

2.2 税收与公平253

一、税收公平的意义253

二、衡量税收公平的标准254

2.3 税收与效率256

一、税收效率的意义256

二、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256

三、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258

2.4 中国税收理论界关于“治税思想”的若干观点259

一、财政思想259

二、仁政思想260

三、从经济到财政的治税思想260

第3章 税收效应分析263

3.1 税收与生产者行为263

一、关于税收对市场价格影响的描述263

二、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264

三、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收入效应266

一、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267

3.2 税收与纳税人的消费者行为267

二、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268

三、马歇尔对税收与消费者选择关系问题的研究268

3.3 税收与劳动投入268

一、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替代效应269

二、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收入效应270

三、税收对劳动投入将就的无差异曲线分析270

四、不同税种对劳动投入的效应比较272

五、用收入需求弹性解释税收对劳动投入的效应273

二、税收对民间储蓄的收入效应274

3.4 税收与储蓄274

一、储蓄及其决定因素274

三、税收对民间储蓄的替代效应275

3.5 税收与民间投资276

一、民间投资及其决定因素276

二、税收对民间投资收益率的影响277

三、税收对民间资本折旧率的影响278

第4章 税收归宿分析281

4.1 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概念281

一、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概念281

二、税收转嫁的形式282

4.2 税收归宿:局部均衡分析283

一、什么是局部均衡分析283

二、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状况的关键284

三、商品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288

四、生产要素收入课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291

4.3 税收归宿:一般均衡分析294

一、什么是一般均衡分析294

二、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295

三、税收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型297

四、商品课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298

五、生产要素收入课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299

4.4 关于税收归宿一般规律的归纳299

一、税收转嫁同供求弹性的关系300

二、税收转嫁同课税范围的关系300

三、税收转嫁同计税方法的关系300

四、税收转嫁同经济交易的关系300

五、税收转嫁同课税商品性质的关系301

六、税收转嫁同市场结构的关系301

一、不转嫁论302

4.5 中国税收理论界近年来关于“税收转嫁与归宿”问题的讨论302

二、不完全或不全部转嫁论303

三、完全转嫁论304

第5章 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306

5.1 税种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306

一、税种分类理论的沿革306

二、税种分类采用的不同标准307

三、最斟酌的是依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308

四、OECD和IMF的税种分类310

一、合理配置税种的含义所在311

5.2 税制结构的设计:税种配置311

二、主体税种的选择对于税种的合理配置具有关键意义312

5.3 税制结构的设计:税源选择315

5.4 税制结构的设计:税率安排315

一、税率水平的确定316

二、税率形式的确定316

第6章 中国税收制度的发展318

6.1 1950年统一全国税收制度318

6.2 1953年修正税制320

6.3 1958年以后的税制改革321

6.4 197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323

6.5 1979年以后的税制改革324

一、利改税329

6.6 利改税与税利分流329

二、税利分流331

6.7 市场经济与税制改革332

一、税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32

二、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333

三、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34

四、改革后我国税制的基本格局336

一、国际间的税收关系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338

二、各国行使的税收管辖权的交叉性必然导致国际重复课税现象的出现338

第7章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税收问题338

7.1 税收管辖与国际重复课税338

三、国际重复课税的避免必须借助于国际间的税收协调340

7.2 商品课税制度的国际协调340

一、关税制度的国际协调341

二、增值税制度的国际协调342

一、缔结国际税收协定是国际间协调所得课税制度的基本途径344

二、国际税收协定的规范化问题344

7.3 国际间对所得课税制度的协调344

三、国内消费税制度的国际协调344

三、免除国际重复课税的三种基本方法346

7.4 国际间对跨国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协调350

一、跨国联属企业和转让定价350

二、跨国收入和费用的分配原则351

三、跨国收入和费用的分配标准353

7.5 国际间对国际避(逃)税防范措施的协调354

一、国际避(逃)税及其起因355

二、国际避(逃)税的常见手法356

三、国际反避(逃)税的一般措施357

7.6 税收优惠与吸引外资358

一、税收优惠的概念及其形式358

二、税收优惠的效应361

三、税收优惠与吸引外资362

第四篇 国家公债364

第1章 国家公债的一般概念364

1.1 什么是国债364

一、国债是国家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有偿形式364

二、国债在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366

1.2 国债的特征367

一、国债有其固有的形式特征367

二、国债同货币信用的有关范畴密切相关369

1.3 国债的作用372

一、筹措战争军费372

二、筹措建设资金373

三、弥补财政赤字374

四、执行经济政策375

五、偿还到期债务376

六、调剂季节性资金余缺376

七、平衡国际收支377

一、国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378

2.1 国债的产生与发展378

第2章 国家公债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学说378

二、国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获得了迅速发展380

三、当今各国几乎无一不举借国债381

2.2 中国国债的沿革382

一、旧中国的国债382

二、新中国的国债385

2.3 古典经济学派的国债理论388

一、魁奈的国债理论388

二、亚当·斯密的国债理论388

五、穆勒的国债理论389

三、李嘉图的国债理论389

四、萨伊的国债理论389

六、巴斯泰布尔的国债理论390

2.4 凯恩斯革命之后的国债新哲学论390

一、凯恩斯的国债理论390

二、汉森的国债理论390

三、哈里斯的国债理论391

四、克莱因的国债理论391

五、勒纳的理论391

六、马斯格雷夫的国债理论391

一、古典经济学家的国债运用原则393

第3章 国家公债的运用抉择393

3.1 国债的运用原则393

二、现代经济学家的国债运用原则394

三、中国国债的运用原则395

3.2 国债的运用规模及其控制396

一、国家公债规模的含义396

二、国债运用规模的客观限度及其测定397

三、国债规模控制402

二、国债负担的类别404

一、国债负担的意义404

3.3 国债的负担问题404

三、国债负担与税收负担405

四、国内公债与国外公债的负担406

五、国债的代际负担407

3.4 国债的效益评估408

一、国债发行效益的分析408

二、国债资金使用效益的分析410

三、国债流通效益的分析412

四、国债偿还效益的分析414

3.5 中国国债的运用现状、问题与改革415

一、目前国债状况415

二、国债运用中的主要问题419

三、国债工作改革措施420

第4章 国家公债的种类构成422

4.1 国债的几种分类方法422

一、按发行区域可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422

二、按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422

四、按流通与否可分为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423

五、按举债方法可分为强制公债、爱国公债和自由公债423

三、按债务主体可分为国家公债和地方公债423

六、公债的其他分类方法424

4.2 可转让国债425

一、国库券425

二、中、长期债券426

三、预付税款券428

4.3 不可转让国债430

一、对居民个人发行的储蓄债券431

二、对特定金融机构发行的专用债券432

一、国债的种类设计应力求多样化434

4.4 国债的种类设计434

二、国债的种类结构适应经济形势的需要435

三、国债的种类安排应力争债息成本最小化435

第5章 美、日国债及其制度概况437

5.1 美国的国债437

一、美国国债的概况437

二、美国国债的种类438

三、美国国债的发行439

四、美国国债的流通转让441

五、美国国债的还本付息441

二、日本国债的种类442

5.2 日本的国债442

一、日本国债的概况442

三、日本国债的发行444

四、日本国债的流通转让445

五、日本国债的还本付息446

第5篇 货币与银行448

第1章 货币448

1.1 货币的一般概念448

一、货币的本质448

二、货币的职能451

三、货币制度452

1.2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455

一、货币量的范围及其层次455

二、货币供给456

三、货币需求457

1.3 货币流通459

一、货币流通实质459

二、货币流通形式与渠道459

1.4 货币管理461

一、货币流通管理的实质与内容461

三、货币流通规律461

二、人民币的流通管理462

三、存款货币流通管理464

四、外汇管理464

五、综合信贷计划与货币流通管理465

第2章 信用466

2.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466

一、社会经济运动与信用的产生466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信用的发展467

一、商业信用469

2.2 信用的种类与形式469

二、银行信用471

三、国家信用472

四、消费信用473

五、国际信用474

2.3 信用工具与有价证券476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与分类476

二、有价证券的种类476

2.4 信用的职能与作用478

一、信用的职能478

二、信用的作用480

2.5 利息与利息率481

一、利息的本质481

二、利息率的种类及确定482

三、利息和利息率的作用483

第3章 金融市场485

3.1 金融市场的含义与功能485

一、金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485

二、金融市场的功能486

三、金融市场的分类487

四、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488

3.2 短期资金市场490

一、短期资金市场的含义及功能490

二、短期资金市场的类别491

3.3 长期资金市场493

一、长期资金市场的含义及特征493

二、长期资金市场的类别493

3.4 股票、债券市场494

一、股票与债券的联系与区别494

二、证券市场的基本结构495

四、证券市场的管理原则496

三、证券市场的交易方式496

一、黄金市场497

3.5 黄金、外汇市场497

二、外汇市场498

3.6 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全与发展499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499

二、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501

三、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501

4.1 金融体系的构成503

一、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体系的构成503

第4章 金融体系503

二、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505

4.2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507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和作用507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508

4.3 专业银行和商业银行508

一、专业银行508

二、商业银行511

4.4 其他金融机构513

一、保险公司513

二、信托投资公司514

四、融资租赁公司515

五、农村信用合作社515

三、企业集团财务公司515

六、城市信用合作社516

七、邮政储汇体系516

第5章 中国专业银行的业务517

5.1 专业银行的负债业务517

一、存款业务517

三、其它负债业务519

二、融资业务519

5.2 专业银行的资产业务520

一、专业银行的放款业务520

二、专业银行的投资业务523

5.3 专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及其它525

一、信托业务525

二、租赁业务525

5.4 专业银行企业化526

一、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客观依据526

三、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527

二、专业银行企业化是市场经济下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取向527

第6章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宏观管理529

6.1 中国人民银行折资产负债业务529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529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530

6.2 国家银行信贷管理530

一、统存统贷530

二、差额包干531

三、实贷实存531

一、直接金融宏观调控534

6.3 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宏观管理534

二、间接金融宏观调控535

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改革方向539

6.4 货币政策及其经济稳定发展中的作用539

一、货币政策的含义539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540

三、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540

四、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541

6.5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金库541

一、国库制度541

二、我国的国库管理体制541

四、国库工作的新变化542

三、我国的国库机构542

国库制度卷545

第六篇 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与退库545

第1章 中国现行税收制度--流转税类545

1.1 流转税概述545

一、我国流转税制改革前的状况545

二、改革的背景546

三、新流转税体系的建立548

1.2 增值税549

一、增值税的提出549

二、增值税的建立过程550

三、增值税课征制度的建立551

四、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扩大和征税办法的不断完善552

五、新颁布的增值税制555

1.3 消费税558

一、消费税的纳税人558

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558

三、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计税方法559

四、消费税的减免税560

五、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560

1.4 营业税561

一、1984年颁发的营业税条例的基本内容561

二、营业税的推进与完善564

三、新颁布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的基本内容568

一、现行流转税存在的问题570

二、流转税改革的目标570

1.5 流转税课税制度的改革问题570

三、流转税改革的具体内容571

第2章 中国现行税收制度--所得税类572

2.1 所得税类概述572

一、所得税类的意义、特点和作用572

二、中国所得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572

2.2 国营企业所得税574

一、国营企业所得税的意义574

二、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574

三、国营企业所得税的税率575

四、国营企业所得税的计算576

五、国营企业所得税的减税免税和亏损抵补579

一、集体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建立580

2.3 集体企业所得税580

六、国营企业所得税的征收580

二、集体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581

三、集体企业所得税的计算582

四、集体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亏损抵补和征收方法584

2.4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585

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特点和意义585

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586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586

四、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587

五、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587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减免税优惠和亏损结构592

七、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与管理594

一、个人所得税603

2.6 个人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603

二、个人收入调节税609

一、农业税的性质、特点和作用612

2.7 农(牧)业税612

二、农业税的政策原则613

三、农业税的征收制度615

四、农业税的计算征收618

五、牧业税619

2.8 资源税621

一、资源税的建立621

二、资源税的主要征收制度621

2.9 所得课税制度的改革问题623

一、企业课税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623

二、企业所得税制的改革问题624

三、建立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625

四、农业税制的改革问题626

五、资源税的改革问题626

2.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所得课税制度627

一、企业所得税627

二、个人所得税630

三、资源税634

第3章 中国现行税收制度--财产和行为税类637

3.1 财产和行为税概述637

一、财产税概述637

二、行为税概述639

3.2 房产税和契税640

一、房产税640

二、契税641

3.3 车船使用税642

一、车船使用税的意义642

二、车船使用税的课征制度643

3.4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645

3.5 城镇土地使用税与耕地占用税654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654

二、耕地占用税656

3.6 屠宰税与印花税658

一、屠宰税658

二、印花税659

3.7 财产和行为课税制度的改革问题662

一、我国财产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662

二、我国行为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663

第4章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665

4.1 国有企业利润的形式与分配过程665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关系665

二、国有企业利润的形成666

三、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过程667

4.2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667

一、奖励基金制度668

二、利润留成制度668

三、企业基金制度668

四、全额利润留成制度和基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留成制度669

4.3 利改税670

一、第一步利改税670

二、第二步利改税670

4.4 承包制671

一、税利分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673

4.5 税利分流673

二、税利分流改革的主要内容673

三、税利分流改革的理论依据674

4.6 《企业财务通则》与企业利润及其分配674

一、制定《企业财务通则》的目的674

二、新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675

第5章 国家预算收入的设计677

5.1 国家预算收入的分类与预算收入科目677

一、国家预算收入的分类677

二、国家预算收入科目679

5.2 流转税类收入的预算设计681

一、产品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1

二、增值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3

三、营业税收人的预算设计683

四、盐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3

五、关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4

六、其他流转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4

5.3 所得、收益税类收入的预算设计684

一、国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4

二、国营企业调节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5

三、集体企业所得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5

五、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6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6

四、私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6

七、个人所得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6

九、农(牧)业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7

5.4 资源、财产与行为税类收入的预算设计687

八、个人收入调节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7

一、资源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7

三、行为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8

5.5 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收入的预算设计688

二、财产税收入的预算设计688

一、国营企业利润测算所考虑的主要因素688

二、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收入预算设计的主要方法689

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收入的预算设计693

一、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收入的预算设计693

三、债务收入的预算设计693

四、专项收入的预算设计693

五、其他收入的预算设计693

5.6 其他预算收入的预算设计693

6.1 预算收入收纳的意义694

6.2 预算收入的征收机关694

第6章 国家预算收入的收纳694

6.3 预算收入的收纳方式694

二、集中缴库695

三、自收汇缴695

一、就地缴库695

6.4 预算收入收纳的基本程序695

一、经收处收纳库款696

二、支库收纳库款697

三、中心支库收纳库款697

一、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697

2.5 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697

二、私营企业所得税697

四、分库收纳库款698

五、总库收纳库款698

第7章 预算收入的退库699

7.1 预算收入退库的意义699

7.2 预算收入的退库范围699

一、预算收入退库的一般方法700

7.3 预算收入退库的批准权限和审批程序700

7.4 预算收入退库方法700

二、预算收入退库的审查重点701

第七篇 国库库款的支拨703

第1章 国家预算支出概述703

1.1 国家预算支出的分类703

一、国家预算支出分类的意义703

二、国家预算支出分类的原则703

三、国家预算支出的分类704

一、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划分705

1.2 国家预算支出科目705

二、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内容707

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主要演变情况和改革设想712

1.3 国家预算支出的原则714

一、国家预算支出的任务714

二、国家预算支出的原则715

三、国家预算支出的方法716

第2章 国家预算支出的设计717

2.1 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预算设计717

一、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设计717

二、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的预算设计726

2.2 流动资金支出的预算设计727

一、流动资金的供应方式727

二、增拨企业流动资金支出的预算设计728

2.3 支援农业支出的预算设计729

一、支援农业支出的分类729

二、支援农业支出的测算731

三、国家预算对农业资金的供应方式及分配原则731

四、农业发展基金732

2.4 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预算设计733

一、文教科学卫生经费的分类733

二、语言教科学卫生事业经费的预算设计734

一、行政管理支出的分类738

二、行政管理支出的预算设计738

2.5 行政管理支出的预算设计738

三、两种主要的预算管理制度739

2.6 国防支出的预算设计740

2.7 社会保障支出的预算设计741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分类741

二、国防战备费的预算设计741

一、国防战备支出的分类741

二、社会保障支出的预算设计742

2.8 财政补贴支出的预算设计742

一、财政补贴支出的分类743

二、财政补支出的预算设计743

三、财政补贴支出的程序744

2.9 债务支出的预算设计744

一、债务支出的分类745

二、债务支出的预算设计745

二、国库库款的支拨原则746

一、国库库款支拨的重要作用746

第3章 国库库款的支拨原则与方式746

3.1 国库库款的支拨原则746

3.2 国库库款的支拨方式及规定747

一、国库库款的支拨程序747

二、国库库款的支拨方式748

三、国库库款的支拨规定748

3.3 国库对预算资金拨付的监督749

一、国库对预算资金拨付监督的重要性749

二、国库对预算资金拨付的监督内容749

三、国库对预算资金拨付的监督作用750

1.1 国库会计的对象和特点751

一、国库会计的对象751

第八篇 国库会计核算751

第1章 国库会计核算概述751

二、国库会计的特点752

三、国库人献计献策与人民银行会计的关系752

1.2 国库会计的任务与作用753

一、国库会计的任务753

二、国库会计的作用754

1.3 国库会计工作的组织754

一、国库会计机构754

三、国库会计制度755

二、国库会计人员755

第2章 国库会计的核算方法757

2.1 会计科目757

一、会计科目的意义757

二、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758

三、国库的会计科目758

2.2 记帐方法760

一、借贷记帐法761

二、银行资金收付记帐法762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和基本内容766

2.3 会计凭证766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766

三、会计凭证的基本内容770

四、会计凭证的处理770

五、国库使用的会计凭证772

2.4 帐务组织与帐务核算781

一、帐簿和帐务组织781

二、明细核算782

三、综合核算786

四、国库帐务的核对789

五、帐簿的结转、装订、保管与交接790

一、记帐规则791

二、错帐冲正791

2.5 记帐规则和错帐冲正791

2.6 国库会计报表792

一、国库会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792

二、编制国库会计报表的原则792

三、国库会计报表的种类793

3.1 预算收入收纳的核算797

一、国库经收处收纳预算收入的核算797

第3章 预算收入收纳、划分和退库的核算797

二、各级国库收纳预算收入的核算798

3.2 预算收入划分的核算798

一、县(市)支库办理预算收入划分的会计核算798

二、地(市)中心支库办理预算收入划分的会计核算799

三、分库办理预算收入划分的会计核算800

3.3 预算收入退库的核算800

第4章 预算收入报解的核算801

4.1 国库经收处的核算801

一、预算收入收纳的核算801

一、预算收入入库的帐务处理802

4.2 支库的核算802

二、上划库款的核算802

二、库款的报解803

4.3 中心支库的核算805

一、库款入库的帐务处理805

二、库款的报解805

4.4 省分库的核算806

一、库款入库的帐务处理806

二、库款的报解806

一、中央各部委集中缴纳中央预算收入的核算807

4.5 总库的核算807

二、对地方上划中央预算收入的核算808

4.6 库款收纳和报解错误的处理808

第5章 预算收入的对帐与年度决算809

5.1 对帐的意义和要求809

一、对帐工作的意义809

二、对帐的基本要求810

5.2 预算收入的对帐810

一、月份对帐810

二、年度决算的准备工作811

一、国库年度决算的作用811

5.3 年度决算的准备工作811

二、年度对帐811

5.4 年度决算工作812

一、决算报表的种类及编制方法812

二、预算收入年度决算报表的编报813

三、中央级行政事业经费限额银行支出数汇总表的编报814

第6章 国库库款支拨的核算816

6.1 银行结算业务816

一、什么是结算816

二、结算业务的作用816

三、银行结算的方式及特点817

6.2 实拨资金的核算819

一、预算支出拨款使用的凭证819

二、预算拨款的帐务处理手续820

6.3 中央经费限额拨款的核算821

一、中央经费限额拨款的基本规定821

二、经费限额的核定822

三、经费限额转拨与缴回828

四、经费限额的支付832

五、机关合并,撤销或转移地址时,经费限额帐户的处理833

六、对帐、报表及年终清理签证836

二、联行往来的管理体制和基本要求842

一、联行往来的意义842

第7章 联行往来的核算842

7.1 联行往来概述842

7.2 全国联行的基本做法843

一、全国联行往来的基本做法843

二、联行往来的特点844

三、全国联行往来的会计科目845

四、全国联行往来的凭证845

7.3 全国联行发报行的核算845

一、联行报单的编制845

三、联行往帐报告表的编制849

二、报单的审查与寄发849

四、联行挂号信的邮寄办法850

五、报单抄本的补制851

7.4 全国联行收报行的核算851

一、联行专用信封的拆封、查对与保管851

二、完整报单的核算851

三、错误报单的处理852

四、联行对帐854

五、联行查询查复的处理856

六、年度结转与查清年度未达的核算857

一、分行集中监督,分散逐笔核对860

二、分行集中对帐,逐笔监督860

7.5 分行辖内往来860

三、直接对帐,分行总额监督861

7.6 同城票据交换861

一、通过同业往来科目清算862

二、通过人民银行清算862

7.7 专业银行往来的预算864

一、双设机构地区的核算864

三、汇出和汇入行均为单设机构地区核算865

二、单设机构地区的核算865

第8章 电子计算机在国库业务核算中的作用867

8.1 主要功能和处理流程867

一、主要功能867

二、国库业务微机处理流程869

8.2 程序系统的结构和数据库的设置869

一、程序系统的结构869

二、数据库的设置870

8.3 GW-286B概述874

一、日常业务的基本操作方法875

8.4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875

二、月、年度对帐的处理880

三、系统维护880

四、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881

第九篇 国家债券的发行、流通与兑付882

第1章 中国国家债券概述882

1.1 国家债券的概念与特点882

1.2 国家债券的种类883

1.4 国家重点建设债券885

1.3 国库券885

1.5 国家建设债券886

1.6 财政债券886

1.7 保值公债886

1.8 特种国债887

第2章 国家债券的发行888

2.1 国家债券发行条件的确定888

一、国债发行规模的确定888

二、国债面额的确定888

三、国债期限的确定889

四、利率的确定889

五、发行价格的确定890

2.2 国家债券发行对象的选择891

2.3 国债的推销方式892

一、固定收益出售方式892

二、公募拍卖方式893

三、直接销售方式894

四、连续经销方式894

五、组合方式895

六、强制摊派方式895

一、国债的推销机构896

2.4 国家债券的推销机构、推销时间与推销宣传896

二、国债的推销时间897

三、国债的推销宣传897

2.5 国家债券的发行程序898

一、国债的调运和领取898

二、国债券的出售898

三、国债收入款项的缴纳入库898

四、国债发行的清理、销毁和总结899

2.6 国家债券发行的核算900

一、办理国债发行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和帐户900

三、代收单位购买国家债券款项的核算901

二、调拨国家债券及收款单的核算901

四、代收个人购买国家债券款项的核算902

五、国债发行款项上划入库的会计核算903

第3章 国家债券的流通转让905

3.1 国家债券流通市场概述905

一、国家债券流通市场的概念及特征905

二、国家债券流通市场与国债发行市场的比较906

三、我国建立国债流通市场的必要性907

3.2 国家债券的交易机构及参与者908

一、国家债券交易机构的组织类型908

二、证券市场交易的参与者910

3.3 国家债券交易市场行情911

一、国家债券市场行情及因素分析911

二、债券转让价格的计算913

三、国债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913

3.4 国家债券流通转让的会计核算915

一、自营买卖的核算915

二、代理买卖的核算917

三、抵押贷款和代保管业务的核算919

一、贴现、转贴现与再贴现的含义921

第4章 国家债券的贴现、抵押、继承、保管及市场管理921

4.1 国家债券的贴现921

二、国家债券贴现市场特征922

4.2 国家债券的抵押、继承和保管922

一、国家债券的抵押923

二、国家债券的继承923

三、国家债券的保管924

4.3 国家债券市场的管理925

一、国家债券交易市场管理的意义925

三、国债交易市场管理的内容926

二、国债交易市场的管理机构926

四、我国对国债证券交易市场的管理927

第5章 国债的还本付息929

5.1 国家债券的兑付方式与资金来源929

一、国家债券的兑付方式929

二、国债兑付的资金来源931

5.2 国家债券兑付的基本程序932

一、个人、单位购买国家债券到期兑付程序932

二、经办银行兑付国债券的程序934

一、会计科目与帐户的设置935

5.3 国家债券兑付的会计核算935

二、国家债券兑付的帐务处理936

三、人民银行的帐务处理940

5.4 国家债券残损、挂失、转移及其帐务处理943

一、国家债券残破污损及其帐务处理943

二、取款单挂失,转移及其帐务处理944

5.5 国家债券的调换与整理945

一、国家债券的调换945

二、国家债券的整理946

二、债券印制的生产流程948

三、债券印制的主要工艺技术948

第6章 国家债券的反假和票样管理948

一、债券印刷的特殊性948

6.1 债券印刷的生产流程及主要工艺技术948

6.2 国家债券的反假防伪952

一、假券的种类及基本特征952

二、真假债券的差异954

三、假券鉴别的几种方法955

三、国家债券票样的管理956

二、历年来国家债券的基本概况956

6.3 国家债券的票样管理956

一、国家债券的基本要素956

第7章 国家公债的管理政策961

7.1 国债管理的内涵与外延961

7.2 国债管理政策的基本目标961

一、拓宽国债的发行和分配范围961

二、确保政府债券的顺利推销964

三、维持政府债券市场的稳定965

四、尽可能降低举债成本965

五、实现均衡的期限构成966

一、国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967

六、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967

7.3 国债管理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967

二、国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968

7.4 国债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969

一、国债管理同财政政策的关系969

二、国债管理同货币政策的关系970

三、国债管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连结点或桥梁970

四、国债管理活动亦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则970

五、国债管理应当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971

三、国债的应债来源应相应拓宽972

二、国债的种类应朝多样化的目标努力972

7.5 进一步的考虑:为国债管理创造得以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972

一、国债的规模应适度扩大972

四、理顺关系,完善国债的管理机构973

五、利率的形成机制应向市场化的方向改进973

第十篇 国库调研与预算监督974

第1章 国库业务调查974

1.1 国库业务调查的意义975

1.2 国库业务活动资料的搜集976

一、搜集国库业务资料的重要性976

二、国库业务资料的分类977

四、国库业务资料的搜集方法978

三、国库业务资料内容及其来源渠道978

五、国库业务资料鉴别与审核980

1.3 国库业务调查的内容983

一、预算收支情况的调查983

二、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的调查985

三、国债发行、兑付情况的调查986

四、国库管理情况的调查986

1.5 国库业务调查的分类和方法987

四、要坚持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987

三、要坚持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987

二、要坚持为执行国家预算任务服务987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987

1.4 国库业务调查的原则987

一、国库业务调查分类988

二、国库业务调查方法989

1.6 国库业务调查的步骤990

一、国库业务调查的准备工作990

二、国库业务调查的实施992

三、调查资料收集汇兑和整理992

五、调查报告的写作994

四、问题的研究994

第2章 国库检查997

2.1 国库检查的含义及作用997

一、国库检查的含义997

二、国库检查的作用997

2.2 国库基础工作的检查998

一、对国库经收处的检查998

二、对国库会计的检查998

2.3 国库管理工作的检查999

2.4 国库检查的方法1000

五、检查各级国库开展调查分析的情况1000

一、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1000

二、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情况1000

三、检查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1000

一、检查国库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1000

四、检查预算收入退库和预算拨款的监督管理1000

二、现场检查和报送检查1001

三、事前检查和事后检查1001

二、检查的实施阶段1002

三、检查的报告阶段1002

四、检查的终结阶段1002

一、检查的准备阶段1002

2.5 国库检查的程序1002

第3章 国库业务分析1003

3.1 国库业务分析的程序1003

一、明确分析的目的1003

二、拟定分析提纲1003

三、搜集资料,掌握情况1003

四、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1004

五、写出分析报告1004

3.2 国库业务分析的类别1004

一、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1004

四、收入分析、支出分析和国债分析1005

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1005

三、综合分析、专题分析、简要分析和典型分析1005

3.3 国库业务分析的方法1006

一、对比分析法1006

二、因素分析法1007

三、平衡分析法1007

四、预测分析法1008

3.4 国库业务分析报告的撰写1008

一、国库业务分析报告的结构1008

二、国库业务分析报告的写作技巧1009

3.5 国库业务分析报告的实例评析1010

一、实例1010

二、评析1011

第4章 预算管理与监督1013

4.1 国家预算管理与预算监督1013

一、预算管理与预算监督1013

二、预算管理与监督的意义1013

三、预算管理与监督的原则1014

一、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1016

4.2 国家预算管理的内容1016

二、搞好预算的综合平衡工作1018

三、努力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1019

四、加强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制建设1020

4.3 国家预算的检查分析1020

一、预算检查分析的内容1021

二、预算检查分析的形式1022

三、预算检查分析的方法1022

4.4 国家预算的监督1022

一、预算监督的意义和内容1023

二、预算监督的主要内容1024

三、预算监督的诉讼法1024

附录一:中国现行国库管理条例与制度10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10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1029

专业银行办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1067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核算操作规程1068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关于做好乡(镇)国库工作的通知1093

乡镇国库管理办法(暂行)1094

国家预算管理条例1121

附录二:中国现行主要财政税收法规1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草案)1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草案)实施细则1130

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134

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1135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试行)113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11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146

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148

关于消费税会计处理的规定1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11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156

关于营业税会计处理的规定1159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的规定11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1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11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116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1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1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117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1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1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1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1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12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1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细则12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1225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国库券条例1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1228

附录三:中国国家债券制度法规1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3年国库券条例1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4年国库券条例1230

国务院关于重新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1985年国库券条例》的通知1230

国务院关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年国库券条例》的通知1231

国务院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1987年国库券条例》的通知1233

国务院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1988年国库券条例》的通知1234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9年国库券条例1235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国库券条例1236

财政部关于颁发《1981年国库券还本付息办法》的通知12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1237

财政部关于转发财政部公德的通知1238

财政部关于颁发《1982年国库券还本付息办法》的通知1239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中签国库券还本付息工作》的通知1240

财政部关于颁发《1983年、1984年国库券还本付息办法》的通知1241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转发《1983年、1984年国库券还本号码公告》的通知1242

财政部关于颁发《个人持有的各种国债券在1990年到期兑取本息的办法》的通知1243

财政部关于颁发《1991年到期国债兑付办法》的通知1244

财政部关于颁发《1992年到期国债券还本付息办法》的通知1245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印发《关于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的规定》的通知1247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发行1988年国家建设债券的通知1249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行1988年财政债券的通知1250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行1990年财政债券的通知1251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行1991年财政债券的通知1253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发行1992年财政债券的通知1255

国务院关于发行1989年保值公债的通知1256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9年特种国债条例1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0年特种国债条例1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1年特种国债条例1258

附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组织机构1259

1994《中国国库业务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挹卿,王传纶主编 199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写给你的(1998 PDF版)
写给你的
199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联合国招标采购业务全书  中( PDF版)
联合国招标采购业务全书 中
北京环太数据电子出版中心
中国外汇业务全书  下(1991 PDF版)
中国外汇业务全书 下
1991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最新中国物业实务全书(1996 PDF版)
最新中国物业实务全书
1996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金库业务(1988 PDF版)
国家金库业务
1988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务全书(1996 PDF版)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务全书
1996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全书(1993 PDF版)
中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全书
1993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外汇业务全书  上(1991 PDF版)
中国外汇业务全书 上
1991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业务合同全书(1995 PDF版)
中国金融业务合同全书
1995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亚太地区经贸企业名录(1993 PDF版)
亚太地区经贸企业名录
1993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中国新税收制度应用指南(1994 PDF版)
中国新税收制度应用指南
1994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新编哲学大辞典(1993.02 PDF版)
新编哲学大辞典
1993.02 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江苏革命史词典(1993 PDF版)
江苏革命史词典
1993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百科知识探源(1990 PDF版)
百科知识探源
1990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中国司法实务全书(1999 PDF版)
中国司法实务全书
1999 北京:学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