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一、信息交往机制1

二、人际交往是主体人的交往2

三、人际交往的社会性3

第二节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性质4

一、人际交往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4

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科学知识来源5

第三节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内容和分类7

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的内容7

二、人际交往方式的分类8

第四节 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9

一、人际交往心理学的研究任务9

二、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意义11

第二章 交往动机14

第一节 交往动机 概述14

一、交往动机的定义14

二、交往动机的功能及其发挥的取决条件15

三、交往动机的产生16

四、影响交往动机的心理因素17

第二节 交往动机激发过程的心理分析18

一、基本的动机激发循环模式18

二、需要和动析18

三、动机和目标21

四、动机和行为23

第三节 交往动机的基本类型24

一、亲和动机25

二、成就动机26

三、赞许动机30

第四节 交往动机的预测32

一、从交往动机产生的内部动力因素中预测32

二、从交往动机产生的目标引力因素中预测32

三、从交往动机的实际表现中预测33

第三章 人际认知34

第一节 人际认知的概念与种类34

一、什么是人际认知34

二、人际认知的过程与模型34

三、人际认知的种类与意义36

第二节 人际认知的特性39

一、人际认知的选择性39

二、认知反应的偏差性40

三、认知的防御性40

四、认知的习惯性41

五、认知的平衡性42

六、认知的常套性42

七、认知的理解性和概括性43

第三节 认知他人的方法43

一、诸葛亮的识人术43

二、李克的识贤术45

三、孙子的观人术45

第四节 自我认知与呈现方式47

一、自我认知的结构与作用47

二、自我认知与评价的途径49

三、自我呈现与管理52

第四章 人际印象56

第一节 人际印象的概述56

一、人际印象的定义56

二、印象形成的要素57

三、印象形成的过程58

第二节 印象形成的方式和特点59

一、印象形成的方式59

二、印象形成的特点61

第三节 印象偏差63

一、首因效应63

二、近因效应64

三、光环效应65

四、定势效应66

五、投射效应66

六、社会刻板印象67

第四节 印象整饰68

一、印象整饰的定义68

二、影响印象整饰的因素69

三、印象整饰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71

第五章 人际吸引73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73

一、什么是人际吸引73

二、人际吸引形成、发展的过程74

第二节 人际吸引的理论74

一、人际吸引的强化理论75

二、社会交换理论75

三、人际行为的八大模式76

第三节 人际吸引的基本规律77

一、接近吸引律77

二、互惠吸引律78

三、对等吸引律79

四、诱发吸引律80

五、互补吸引律81

六、光环吸引律82

七、异性吸引律83

八、强迫吸引律84

第六章 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与调节85

第一节 人际情感概述85

一、什么是人际情感85

二、人际情感的类型85

三、人际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87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不良情感与情节88

一、社交自卑感及其调节88

二、社交嫉妒感及其调节90

三、社交恐惧感及其调节92

四、社交猜疑心及其调节93

五、社交报复心及其调节94

第三节 爱情与友谊95

一、爱情95

二、友谊98

三、爱情与友谊的联系和区别101

第七章 人际交往的态度103

第一节 人际交往态度的概述103

一、态度的定义103

二、态度的结构103

三、态度的功能104

四、态度与行为的关系106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07

一、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过程107

二、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108

三、态度改变的理论110

四、态度改变的劝说技巧112

第三节 偏见115

一、偏见的定义及其特征115

二、偏见的产生和持续原因116

三、偏见的消除117

第八章 人际交往的行为特点119

第一节 语言交际119

一、语言交际的种类和功能119

二、语言交际能力的增强121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123

一、非语言交际的种类124

二、姿势语言的分类与作用124

第三节 人际交往行为的调节和控制129

一、柔性调节手段129

二、刚性控制手段132

第九章 人际行为归因135

第一节 人际行为归因的概述135

一、什么是行为归因135

二、行为归因的类型136

三、人际行为归因的过程137

四、人际行为归因的意义139

第二节 单线索归因原则139

一、扩大原则139

二、打折扣原则140

三、非共同效果原则141

四、利益关系原则141

五、人身涉及原则142

第三节 多线索归因原则142

一、凯利的归因原则142

二、多线索归因原则的应用145

第四节 归因偏差146

一、非动机性偏差146

二、动机性偏差149

第十章 人际影响151

第一节 人际影响的概述151

一、人际影响的定义151

二、人际影响的手段152

三、人际影响的结果与意义153

第二节 人际影响中的同化反应156

一、暗示156

二、模仿159

三、感染160

第十一章 人际比较162

第一节 人际比较的概述162

一、人际比较的定义162

二、人际比较过程164

三、人际比较的因素分析165

四、人际比较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166

第二节 社会比较理论及其发展168

一、社会比较过程理论169

二、社会比较理论的发展172

第三节 补偿心理175

一、补偿心理的定义175

二、补偿心理的发生机制176

三、补偿心理的理论研究177

四、补偿心理的表现形式178

第十二章 人际社会化182

第一节 人际社会化的概述182

一、社会化的定义182

二、社会化的条件183

三、社会化的内容184

四、人际社会化的意义185

第二节 社会化的理论186

一、社会学习理论186

二、认知理论188

三、强化理论190

四、模仿理论190

第三节 自我意识社会化191

一、自我意识社会化理论191

二、自我意识社会化的表现形式194

第四节 人格社会化197

一、人格及其特点197

二、人格社会化的生理因素198

三、人活社会化的生理因素198

四、人格的解组与改组199

第十三章 人际利他行为200

第一节 人际利他行为的概述200

一、利他行为的定义200

二、利他行为的特性201

三、利他行为的意义203

第二节 利他行为的理论203

一、生物学理论203

二、公平理论204

三、社会规范理论205

第三节 利他行为的决策模式206

一、一般情境的利他行为模式206

二、特殊情境的利他行为模式207

三、利他行为的经典性实验研究208

四、利他行为的抑制--旁观者效应211

第四节 利他行为的培养212

一、培养意识212

二、提供榜样213

三、强化行为213

第十四章 人际侵犯行为215

第一节 人际侵犯行为概述215

一、侵犯行为的定义215

二、侵犯行为的社会性216

三、侵犯行为的分类217

四、侵犯行为对人际交往的影响218

五、侵犯行为的消除和抑制219

第二节 侵犯行为的理论221

一、本能论221

二、挫折--侵犯论222

三、学习理论223

四、侵犯行为概括模型225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的沟通模式228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沟通模式与过程228

一、人际沟通的定义与特点228

二、人际交往沟通的模式229

三、人际沟通的过程230

第二节 沟通网络和沟通障碍232

一、沟通网络232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234

三、沟通障碍与补救236

第三节 不同人的交往与沟通237

一、代际交往与沟通238

二、同龄人交往与沟通241

三、异性间的交往与沟通242

四、上下级交往与沟通242

第十六章 人际交往的谋略与艺术247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谋略247

一、交往谋略的定义247

二、交往谋略的构成248

三、交往谋略的种类249

四、交往谋略的选择251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一般艺术253

一、人际吸引增强术253

二、交谈对话术255

三、巧问妙答术257

四、委婉拒绝术258

五、巧妙回避术259

六、幽默慰人术260

七、魅力展示术261

八、爱情表达术261

第三节 与特殊人的交往艺术262

一、与“狂妄”者的交往艺术262

二、与性格孤僻者的交往艺术264

三、与性情急躁者的交往艺术265

四、与受挫者的交往艺术266

五、与犯错误者的交往艺术268

第十七章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270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270

一、人际关系定义270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271

三、人际关系的因素及发展水平271

四、人际关系的作用272

第二节 人际反应的基本类型273

一、人际反应特质的一般概念273

二、人际交往的需求类型274

三、人际交往的不同方式275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障碍276

一、文化系统方面的障碍277

二、社会系统方面的障碍278

三、心理系统方面的障碍279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调节方法282

一、T组法282

二、角色扮演法283

第五节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284

一、建立与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284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方法285

第十八章 人际心理卫生287

第一节 人际心理卫生的概述287

一、心理卫生学的发展287

二、健康的标志288

三、心理卫生和健康290

四、讲究心理卫生与社会生活291

第二节 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292

一、人际交往的保健功能292

二、人际冲突与心理疾病293

三、人际心理卫生的调节方法294

第三节 心理疗法298

一、团体心理疗法298

二、家庭心理疗法299

三、环境心理疗法299

四、疏导疗法300

五、暗示疗法300

六、愉快情绪疗法301

七、行为疗法302

八、音乐疗法302

九、舞蹈疗法304

十、活动疗法304

第十九章 人际交往心理的测量306

第一节 测量原则和基本程序306

一、人际交往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306

二、人际交往心理现象的研究程序307

第二节 观察法309

一、观察法的种类309

二、观察法的评价310

第三节 调查法310

一、访谈法311

二、问卷法311

第四节 实验法312

一、实验法的种类312

二、实验法的评价313

第五节 测量法313

一、自陈量表314

二、评定量表315

三、社会测量表317

四、参照测量法323

编后325

1990《人际交往心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玉祥等主编 1990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戴尔·卡耐基处世要诀200  法锦囊妙语1000条(1989 PDF版)
戴尔·卡耐基处世要诀200 法锦囊妙语1000条
1989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交往心理与交往技巧(1999 PDF版)
交往心理与交往技巧
1999
艺术交往心理学(1987 PDF版)
艺术交往心理学
1987
沟通人生——心理交往学(1992 PDF版)
沟通人生——心理交往学
1992
人际交往心理学(1988 PDF版)
人际交往心理学
1988 重庆:重庆出版社
艺术交往心理学(1987 PDF版)
艺术交往心理学
1987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学会交往  学生交际心理与处世之道(1999 PDF版)
学会交往 学生交际心理与处世之道
1999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交际心理学(1997 PDF版)
交际心理学
1997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人际交往必读(1992 PDF版)
人际交往必读
1992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青年交往心理学(1988 PDF版)
青年交往心理学
198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人际交往(1996 PDF版)
人际交往
1996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人际交往和理解(1989 PDF版)
人际交往和理解
1989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人际交往350忌(1991 PDF版)
人际交往350忌
1991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社会交往心理学(1996 PDF版)
社会交往心理学
1996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打交道的学问  现代人际交往心理学(1992 PDF版)
打交道的学问 现代人际交往心理学
1992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