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浅说》
作者 | 马余三编 编者 |
---|---|
出版 |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82 |
出版时间 | 195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4097·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940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上篇 关于审病八纲1
第一章 阴阳之部--医理中「阴阳」二字意义的重要性1
一、望神3
一、少阴证4
第一节 什么叫做阴性病证4
二、太阴证5
三、厥阴证5
第二节 什么叫做阳性病证5
一、太阳证6
二、阳明证6
三、少阳证6
第三节 阴阳变证6
第四节 什么是十二经7
一、十二经络运行周身简明表8
二、六经分行手足歌9
三、十二经络图10
第二章 表里之部13
第一节 表13
(甲)中腑13
一、风14
(乙)中臓15
(丙)中血脉15
二、寒15
三、暑16
四、湿17
六、火18
五、燥18
第二节 里20
一、气21
二、血27
三、痰28
四、鬰32
第三章 寒热之部32
第一节 先说寒32
第二节 再说热34
二、心臓衰弱证35
一、中阳虚弱证35
第四章 虚实之部36
第一节 虚36
第二节 实39
下篇 望闻问切述说42
第一章 四诊的重要性-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相配合42
第二章 望诊43
二、望色44
三、望目色45
四、辨鼻色45
(乙)舌苔46
五、辨舌苔46
(甲)舌的形状46
六、望唇口之色47
第三章 闻诊48
第一节 闻诊的含义48
第二节 闻声音49
第三节 闻气味49
第四章 问诊50
三、问寒热51
四、问汗51
二、问新旧病51
一、问得病原因51
五、问睡眠52
六、问头身52
七、问胸腹52
八、问耳聋53
九、问大小便53
十、问饮食53
十一、问家庭情况54
十二、问经血55
第五章 切诊55
一、诊脉时间59
二、诊脉部位59
第一节 切脉应注意的要点59
三、诊脉指法60
四、诊脉态度60
第二节 脉象的辨识61
一、浮脉61
二、沉脉62
三、迟脉63
四、数脉64
五、虚脉66
六、实脉68
七、大脉70
八、缓脉71
附录:浮沉迟数虚实大缓八脉歌诀75
第六章 异常脉简述76
第一节 反关脉76
第二节 七绝脉76
附录:七绝脉歌77
第三节 奇经八脉77
附录:奇经八脉歌78
附:奇经八脉图79
第四节 小儿妇人之脉81
一、小儿之脉81
二、妇人之脉81
1959《中医诊断浅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余三编 1959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医诊断学
- 1990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88.06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85
-
- 中医诊断学
- 2020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浅说
- 199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91 北京:华夏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91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98 北京:学苑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99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8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95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中医诊断学
-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中西医结合诊疗浅说
- 1990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