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传热导论》
作者 | 顾毓珍编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22 |
出版时间 | 196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5119·67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1803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湍流流动1
1-1 引言1
第一节 流动边界层1
1-2 流动边界层与其发展1
1-3 平板上的边界层厚度4
1-4 湍流时平板上的滞流内层6
第二节 管内流动边界层与传热边界层8
1-5 管内流动边界层8
1-6 湍流时圆管中的滞流内层9
1-7 传热边界层11
第三节 流体在圆管中的速度分布13
1-8 在圆管中滞流时的速度分布13
1-9 在圆管中湍流时的速度分布14
1-10 用混合长概念的速度分布18
1-11 平均速度与平均速度点20
第四节 一般速度分布线25
1-12 一般速度分布线的推导25
1-13 一般速度分布线的讨论28
1-14 传热时的一般速度分布线32
第二章湍流时的传热39
2-1 引言39
第一节 动量与热量传递的类似39
2-2 雷诺类似律39
2-3 雷诺类似律的应用42
2-4 滞流层对传热的影响44
2-5 普兰德与戴劳的修正46
2-6 普兰德-戴劳类似律的应用48
2-7 剪应力与热流率的类似50
第二节 类似律的进展50
2-8 卡门传热公式的推演53
2-9 布叶尔脱与麦丁耐利等的传热公式58
2-10 类似律传热公式的讨论60
2-11 定性温度与其确定62
第三节 一般温度分布线65
2-12 一般温度分布线的推演65
2-13 在扩散度比不等于1的温度分布线71
2-14 平均温度与平均温度点74
第四节 湍流扩散度的计算76
2-15 εm与εH值的计算76
2-16 扩散度比的实验数据79
2-17 扩散度比与Pr的关系81
2-18 εm/v与εH/α比值的求解82
3-1 液态金属的物性90
第三章液态金属传热90
第一节 液态金属的特性90
第二节 液态金属传热的理论与实际92
3-2 麦丁耐利的理论公式93
3-3 赖依翁的研究98
3-4 赛朋与希曼次寇的研究100
3-5 米海耶夫等的研究102
3-6 列柯迪斯与托洛金的研究103
3-7 液态金属传热理论与实验数据的分歧105
第三节 液态金属传热的扩散度106
3-8 液态金属传热时的温度分布与速度分布106
3-9 液态金属传热的扩散度比109
第四章非牛顿型流体力学与传热114
4-1 牛顿型与非牛顿型流体115
第一节 非牛顿型流体的特性115
4-2 非牛顿型流体的特性117
4-3 均匀系数与流态特性系数118
第二节 非牛顿型液体的流体力学121
4-4 非牛顿型液体的雷诺准数和摩擦系数121
4-5 一般雷诺准数122
4-6 拟塑性液体的速度分布124
4-7 非牛顿型液体的一般速度分布线126
第三节 非牛顿型液体的传热131
4-8 非牛顿型液体的传热131
4-9 动量与热量传递的类似132
4-10 动量与热量传递类似律的进展136
第五章换热器的计算143
5-1 管内St准数与摩擦系数的关系144
第一节 换热器的压强降与传热144
5-2 管内湍流时的传热公式146
5-3 管壁间压强降与摩擦系数的确定149
5-4 管壁间或壳方给热系数的计算151
第二节 传热总系数与平均温度差154
5-5 传热总系数与给热系数154
5-6 平均温度差158
5-7 折流或错流时平均温度差的图解166
第三节 传热单元数与换热器效率170
5-8 传热单元数,NTU170
5-9 换热器效率,ε172
5-10 换热器效率与传热单元数的关系174
5-11 换热器效率与传热单元数的应用176
6-1 几种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徑183
第一节 强化传热过程与增加传热系数183
第六章传热过程的强化183
6-2 增加传热系数的方法185
第二节 增加管外流体给热系数186
6-3 管外流体给热系数的如何增加186
6-4 增加蒸气冷凝时的给热系数187
第三节 增加管内流体给热系数188
6-5 增加管内流体给热系数的方法188
6-6 添加物(强化圈)对传热的作用191
6-7 用旋转流促进湍流程度196
第四节 流体中加入固体颗粒对传热的作用198
6-8 气流中加入少量固体颗粒的影响198
6-9 液体中加入少量固体颗粒的影响204
附图1 摩擦系数ξ与Re的关系209
附录209
附录Ⅰ水的物理参数210
附录Ⅱ 干空气的物理参数211
附录Ⅲ 某些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212
附录Ⅳ 某些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213
附录Ⅴ 某些液体在0~100[℃]时的平均比热213
附录Ⅵ 某些固体在0~100[℃]时的平均比热213
附录Ⅶ 饱和水蒸气的性质214
附录Ⅷ ex与e-x值表216
附录Ⅸ 并流换热器中ε与NTU的关系216
附录Ⅹ 逆流换热器中ε与NTU的关系217
附录Ⅺ 折流换热器中ε与NTU的关系217
附录Ⅻ 错流(两边不混和)换热器中ε与NTU的关系218
本书引用作者译名对照表219
索引221
1964《湍流传热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顾毓珍编著 1964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经典力学
-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湍流射流理论与计算
- 1975
-
- 湍流
- 1998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 湍流与润滑
- 198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湍浮力射流与羽流
- 1991 北京:海洋出版社
-
- 对流传热与传质
-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热传导理论
- 195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热传导
- 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湍流射流理论与计算
- 1975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孤波和湍流
- 1994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 湍流 下
-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湍流 上
-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湍流计算模型
- 1991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 工程湍流
- 1999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湍流理论
- 1993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