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求取 ⇩

第一部分绪论3

第一章宋以前的教育3

第一节 教育与贤能治国理想3

第二节 儒家的经典教育8

第三节 科举考试制度11

第四节 私学的传统14

第二章宋代教育概论19

第一节 科举制重要性的提高21

第二节 政府学校制度的形成23

第三节 宋明理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25

第四节 书院的兴起28

第五节 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及大众教育的发展30

第三章宋代教育研究:问题与目的33

第一节 宋代教育在历史文献中的反映34

第二节 宋代教育研究:方法上的可能性44

第三节 本书的目的52

第二部分宋代官学与科举59

第四章高等教育59

第一节 历史背景59

第二节 国子监62

第三节 太学66

第四节 国子学与太学的关系75

第五节 学生的构成83

第六节 学官91

第七节 高等教育机构的财政97

第八节 国子监内的专科学校101

小结113

第五章地方官学117

第一节 历史背景117

第二节 地方教育的组织及内容120

第三节 教官126

第四节 地方学校的学生138

第五节 地方学校的财政144

小结152

第六章科举考试155

第一节 历史背景156

第二节 科举考试的程序及内容159

第三节 糊名、謄录和解额制172

第四节 中举后的特权及命官180

第五节 制度与结构的依违及考试的弊端184

第七章官学生活195

第一节 地方官学的教师与学生195

第二节 太学与国子学内的学生生活202

第三节 太学生的政治活动210

第三部分科举考试的性质及意义227

第八章社会意义:公正、平等和社会流动227

第一节 公正取士229

第二节 社会流动237

第三节 政治意图和政治权力手段245

小结263

第九章道德目的265

第一节 「庆历新政」对教育和考试的改革267

第二节 王安石与蔡京的教育改革273

第三节 南宋时期的教育和考试政策及目标284

小结293

第四部分总的评价297

第十章官学教育的意义及表现297

第一节 太学的教育意义298

第二节 地方教育的意义及表现303

第三节 总的结论308

附录315

一、宋代登科人数表315

二、以三十年为期计算的科举登科人数320

三、韩琦、范仲淹关于教育改革之建议321

四、蔡京崇宁元年(1101)之教育计画323

五、宋代八个代表性家族谱系图325

参考文献333

译后记353

1994《宋代官学教育与科举》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弘祺著 1994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性科学与性教育(1995 PDF版)
性科学与性教育
199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科举时代之教育(1934 PDF版)
中国科举时代之教育
1934
中国历代官制  兵制  科举制常识( PDF版)
中国历代官制 兵制 科举制常识
唐代科举与文学(1986 PDF版)
唐代科举与文学
1986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科学与教育(1990 PDF版)
科学与教育
199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宋代教育(1992 PDF版)
宋代教育
1992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1980 PDF版)
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
1980 徐州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代官窑瓷器(1992 PDF版)
宋代官窑瓷器
1992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1990 PDF版)
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
1990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科学技术与教育现代化(1993 PDF版)
科学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199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科学教育与科技进步(1987 PDF版)
科学教育与科技进步
1987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1987 PDF版)
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
1987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宋代官制辞典(1997 PDF版)
宋代官制辞典
1997 北京:中华书局
系统科学与教育(1993 PDF版)
系统科学与教育
1993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宋词举(1983 PDF版)
宋词举
1983 金陵书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