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德育管理学概论》求取 ⇩

绪论1

一、德育与德育管理1

二、高等学校德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3

三、开展高等学校德育管理学研究的意义6

第一篇 德育基本理论10

第一章 人类德育思想的演进10

第一节 西方德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西方德育思想11

二、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8

三、当代西方德育思潮25

第二节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30

一、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0

二、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35

三、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时代意义55

第二章 人类德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61

第一节 毛泽东德育思想61

一、毛泽东德育思想的形成61

二、毛泽东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63

三、毛泽东德育思想的时代意义66

第二节 邓小平德育理论69

一、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形成69

二、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70

三、邓小平德育理论的时代特征81

第三节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83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83

二、江泽民同志关于德育的论述85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构建新时期德育体系的构想91

第三章 高等学校德育管理理论96

第一节 德育管理方法论96

一、道德行为论96

二、德育管理系统论98

三、德育管理疏导论105

第二节 德育管理目标论106

一、德育目标与德育管理目标106

二、德育目标管理的含义107

三、实行德育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109

第三节 德育管理组织论112

一、德育组织的含义112

二、德育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113

三、德育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15

第二篇 德育领导体制120

第四章 德育领导体制120

第一节 德育领导体制120

一、德育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120

二、构建新时期高效统一的德育管理体制123

第二节 学生德育管理体制128

一、高等学校学生德育管理体制的历史与现状128

二、构建完整统一的学生德育管理体制130

三、德育管理的沟通和协调134

第三节 德育领导艺术140

一、德育领导的涵义和职能140

二、德育领导者的修养144

三、德育领导的方法和艺术148

第五章 高等学校德育队伍建设154

第一节 德育队伍建设的任务和意义154

一、高等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任务154

二、高等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意义165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队伍的领导与管理166

一、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德育教师队伍管理体制167

二、建立择优竞争上岗的德育教师队伍管理机制167

三、建立和完善德育教师队伍的考核机制169

第三节 德育工作者的方法和艺术171

一、大学生德育管理方法和艺术171

二、表扬批评的方法和艺术177

三、谈话艺术180

第三篇 高等学校德育管理实务184

第六章 高等学校“两课”建设和管理184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两课”的地位和任务184

一、“两课”的性质和特点184

二、“两课”的地位和作用190

三、“两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92

四、大力加强“两课”建设194

第二节 高等学校“两课”教学改革和管理197

一、积极进行“两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学质量198

二、积极进行“两课”考试方法的改革203

三、加强“两课”教学管理205

第七章 高等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215

第一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内容215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216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17

第二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219

一、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和文明集体创建相结合219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管理相结合220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221

四、发挥心理咨询的育人作用222

第三节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和管理223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224

二、明确岗位责任制,完善管理制度226

三、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作用227

第八章 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和管理231

第一节 大学生的成长与社会231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社会的关系231

二、大学生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233

三、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236

第二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238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238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和任务240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方法242

第三节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247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领导248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制定和实施249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251

第九章 高等学校学生党组织建设254

第一节 高等学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任务254

一、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意义254

二、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256

三、高等学校学生党支部的职责和任务257

第二节 高等学校学生党务管理260

一、高等学校学生党务目标管理的涵义和意义260

二、高等学校学生党务管理目标的制定264

三、学生党务管理目标的实施和管理266

第三节 高等学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269

一、高等学校学生干部的选拔269

二、高等学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和考核274

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277

第十章 高等学校班主任工作280

第一节 高等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280

一、高等教育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要求280

二、高等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288

三、高等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291

第二节 班级建设和管理299

一、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意义299

二、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内容300

三、班级建设和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303

第三节 高等学校班主任工作评估309

一、加强班主任制度建设309

二、高等学校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估311

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318

第一节 校园文化的德育价值318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征318

二、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德育价值321

第二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323

一、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23

二、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327

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329

第三节 繁荣校园文化的途径336

一、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336

二、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338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339

四、积极参加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341

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宿舍管理343

第一节 大学生宿舍管理的目标和原则343

一、宿舍管理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意义343

二、宿舍管理的目标和原则346

第二节 大学生宿舍管理的途径347

一、理顺学生宿舍管理体制347

二、健全学生宿舍管理制度349

三、吸收学生参与宿舍管理352

四、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专兼职学生宿舍管理队伍354

第十三章 高等学校德育评估358

第一节 德育评估的目的和作用358

一、高等学校德育评估的目的和作用358

二、高等学校德育评估的基本原则360

第二节 大学生德育考评361

一、大学生德育考评的标准和原则361

二、大学生德育考评的方法364

三、大学生德育考评方案366

第三节 学校德育工作评估370

一、《试行方案》的指标体系370

二、《试行方案》的实施程序371

三、《试行方案》的组织领导372

附录一:《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德育评估计分表》375

附录二:《贵州省普通高校德育评估标准(试行)》378

后记397

1999《高等学校德育管理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国华著 1999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学校德育学概论(1992 PDF版)
学校德育学概论
1992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校管理学概论(1993年09月 PDF版)
学校管理学概论
1993年09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德育概论  第4册( PDF版)
高等学校德育概论 第4册
高等学校德育概论  第3册( PDF版)
高等学校德育概论 第3册
高等学校德育概论  第2册( PDF版)
高等学校德育概论 第2册
高等教育管理概论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总体介绍(1985 PDF版)
高等教育管理概论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普通高等学校管理》总体介绍
198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学校德育管理学(1991 PDF版)
学校德育管理学
1991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成人高校管理学概论(1991 PDF版)
成人高校管理学概论
1991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概论(1995 PDF版)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管理概论
1995 天津市: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学校管理学概论(1993 PDF版)
学校管理学概论
1993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管理(1989 PDF版)
高等学校管理
1989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概论(1986 PDF版)
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概论
1986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高等学校管理(1983 PDF版)
高等学校管理
1983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高等学校师资管理概论(1990 PDF版)
高等学校师资管理概论
1990 职工教育出版社
高等学校管理学(1997 PDF版)
高等学校管理学
199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