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生理生化学 上》求取 ⇩

第一节 家畜生理生化学的对象和任务1

一、家畜生理生化学的研究对象1

第一章 绪论1

二、学习家畜生理生化学的目的和任务3

一、家畜生理生化学的指导思想7

第二节 家畜生理生化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观点7

二、研究家畜生理生化学应有的基本观点8

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3

第一节 新陈代谢的概念13

第二章 新陈代谢13

二、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14

三、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15

四、兴奋性16

(一)畜体的元素组成18

一、畜体的化学组成18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概念18

二、物质代谢的三个阶段20

(二)畜体内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20

(一)消化吸收阶段21

(三)解毒和排泄阶段22

(二)中间代谢阶段22

(一)三类主要有机物23

三、参与物质代谢的物质23

(二)水和无机质24

(三)调节新陈代谢的活?物质25

(四)抗代谢物质27

(一)饲料的卡价33

二、饲料的卡价和呼吸商33

第三节 能量代谢的概念33

一、家畜能量的来源和转变33

(二)呼吸商34

(三)根据呼吸商计算畜体内的能量消耗36

(四)家畜的能量需要37

第四节 新陈代谢的调节38

(二)酶促反应速度的控制39

(一)酶在细胞内的集中存在和隔离分布39

一、细胞内源的调节39

3.酶生成的诱导和抑制40

2.酶活性的激动和抑制40

1.限速因素的控制作用40

(四)代谢过程的普遍联系和互相制约41

(三)代谢过程的反馈性控制41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42

二、神经调节42

(二)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43

(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45

(四)神经调节的特点46

(一)体液因素对生理生化过程的调节作用47

三、体液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47

(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49

(二)体液调节的特点49

一、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52

第一节 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52

第三章 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52

二、畜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和存在形式53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54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54

(一)氨基酸的一般结构式55

二、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α-氨基酸55

3.杂环氨基酸56

2.芳香族氨基酸56

(二)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氨基酸56

1.脂肪族氨基酸56

2.氨基酸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58

1.氨基酸的一般物理性质58

(三)氨基酸的理化性质58

3.氨基酸的主要化学反应59

(一)肽链和多肽链60

三、蛋白质的分子结构60

(二)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61

3.环状多肽62

2.开链多肽的并联62

1.开链多肽62

(三)蛋白质分子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蛋白质的空间构型63

(四)纤维状蛋白质和球状蛋白质64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66

(五)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66

2.蛋白质的空间构型与功能的关系67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68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68

(二)蛋白质的胶体性质70

(一)蛋白质的分子量70

二、蛋白质的分子量和胶体性质70

2.较大的粘度71

1.极低的渗透压71

4.强烈的吸附性能72

3.很高的膨润性72

(一)盐析73

三、蛋白质的凝集、沉淀和胶溶作用73

(三)加入重金属和某些酸74

(二)加入有机溶剂74

四、蛋白质的保护作用75

五、蛋白质的变性、结絮和凝固76

六、蛋白质的水解77

一、蛋白质分类的原则78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类和分布78

二、单纯蛋白质79

(二)球蛋白类80

(一)清蛋白类80

(五)角蛋白类81

(四)鱼精蛋白类81

(三)组蛋白类81

(七)弹性蛋白类82

(六)胶元蛋白类82

(二)糖蛋白类83

(一)核蛋白类83

三、结合蛋白类83

(三)脂蛋白类84

(五)磷蛋白类85

(四)色蛋白类85

一、核酸及其分类86

第五节 核酸的种类和在细胞内的分布86

(六)金属蛋白类86

(一)脱氧核糖核酸的存在形式和分布87

二、核酸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分布87

(二)核糖核酸的存在形式和分布88

(一)核酸的组成成分89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89

第六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89

2.嘌呤碱90

1.嘧啶碱90

3.戊糖和脱氧戊糖91

4.核苷92

(二)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单核苷酸94

(一)核酸分子的一级结构—多核苷酸链中的单核苷酸排列顺序96

二、核酸的分子结构96

1.DNA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98

(二)核酸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空间构型98

2.RNA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99

三、畜体内某些重要的单核苷酸衍生物101

(二)辅酶核苷酸102

(一)二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102

(三)环状核苷酸103

一、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理功能104

第七节 核酸的生理功能及其与遗传的关系104

(一)转运核糖核酸(tRNA)的主要生理功能106

二、核糖核酸的生理功能106

(二)遗传密码107

(三)mRNA的主要生理功能108

(四)rRNA的主要生理功能109

一、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111

第一节 酶的重要性和特性111

第四章 酶111

二、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112

(一)酶具有极其强大的催化能力113

三、酶的特性113

3.立体异构特异性114

2.相对特异性或族类特异性114

(二)酶促反应有很高的特异性(或专一性)114

1.绝对特异性114

(二)酶的诱导生成和适应性意义115

(三)酶促反应只需要温和的反应条件115

4.酶对反应或产物的特异性115

(一)酶的理化性质116

(四)酶促反应对媒质条件有高度敏感性116

(五)酶分子本身有很大的不稳定性116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16

一、酶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组成116

1.酶蛋白与辅酶117

(二)酶的分子组成117

2.酶蛋白和辅酶的作用118

3.辅酶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系119

(一)酶分子的特定结构决定特定的催化功能120

二、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20

(二)酶的活性中心122

(一)酶元激活的概念123

三、酶元的激活及其生物学意义123

2.胰蛋白酶元的激活125

(二)酶元激活的过程125

1.胃蛋白酶元的激活125

(三)酶元激活的生物学意义126

3.胰糜蛋白酶元的激活126

一、催化作用的基本原理128

第三节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128

(一)酶催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况129

二、酶催化作用的机理129

(二)酶的作用机理130

(三)多酶体系的作用机理131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132

第四节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132

二、酶浓度的影响133

三、温度的影响134

四、酸碱度(pH)的影响135

五、反应产物的影响137

一、酶的激动剂138

第五节 酶的激动剂和抑制剂138

二、酶的抑制剂139

(一)竞争性抑制140

(二)非竞争性抑制142

(三)其它类型的抑制143

一、酶在体内的分布144

第六节 酶的分布和主成144

(一)酶的生物合成和代谢更新145

二、酶在体内的生成145

(二)根据催化反应的类型命名147

(一)根据酶作用的底物命名147

第七节 酶的命名和分类147

一、酶的命名原则147

(一)氧化还原酶类148

二、酶的分类148

(三)水解酶类149

(二)转移酶类149

(五)异构酶类150

(四)裂合酶类150

(六)合成酶类151

(一)同功酶的概念152

三、同功酶152

1.两种苹果酸脱氢酶的生理功能153

(二)同功酶的生物学意义153

2.乳酸脱氢酶多种形式的生理功能154

一、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155

第八节 酶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意义155

二、酶在诊断疾病中的作用156

四、酶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157

三、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157

五、酶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158

(一)维生素的命名159

二、维生素的命名和分类159

第五章 维生素159

第一节 维生素的概念159

一、维生素的一般生理功用159

2.水溶性维生素160

1.脂溶性维生素160

(二)维生素的分类160

三、维生素在自然界的分布161

四、维生素的消化吸收162

五、维生素缺乏症和不足症163

(一)维生素A的化学本质和性质164

一、维生素A164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164

(二)维生素A的来源和在畜体内的?化、储存165

(三)维生素A的生理功用、需要量和缺乏?166

(一)维生素D的化学性质和来?168

二、维生素D168

(二)维生素D的代谢170

(三)1.25二羟胆骨化醇的生理功用171

(四)维生素D的需要量和缺乏症173

(一)维生素E的化学性质和来源175

三、维生素E175

(二)维生素E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176

(二)维生素K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177

(一)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和来源177

四、维生素K177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178

(一)维生素B1的化学和性质179

一、维生素B1(硫胺素,抗神经炎维生素)179

(二)维生素B1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180

(三)维生素B1的来源和需要量181

(一)维生素B2的化学和性质182

二、维生素B2(核黄素)182

(二)维生素B2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183

(一)维生素B6的化学和性质186

三、维生素B6186

(三)维生素B2的来源和需要量186

(二)维生素B6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187

(三)维生素B6的来源和需要量189

(二)维生素PP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190

(一)维生素PP的化学和性质190

四、维生素PP(烟酸和烟酰胺)190

(三)维生素PP的来源和需要量192

(一)泛酸的化学和性质193

五、泛酸193

(二)泛酸的生理功用194

(一)叶酸的化学和性质195

六、叶酸195

(三)泛酸的来源和需要量195

(二)叶酸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196

(一)维生素B12的化学和性质198

七、维生素B12198

(三)叶酸的来源和需要量198

(二)维生素B12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199

(一)生物素的化学和性质200

八、生物素200

(三)维生素B12的来源和需要量200

(一)维生素C的化学和性质201

九、维生素C(抗坏血酸)201

(二)生物素的生理功用和来源201

(二)维生素C的生理功用和缺乏症203

(一)维生素P的化学204

十、维生素P204

(三)维生素C的来源和需要量204

一、维生素之间的关系206

第四节 维生素与酶和激素的关系206

(二)维生素P的生理功用206

二、维生素与酶之间的关系207

三、维生素与激素的关系208

二、消化功能的进化210

一、消化的意义210

第六章 消化210

第一节 消化概述210

三、消化的过程211

四、消化腺的分泌212

五、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214

六、消化活动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15

一、摄食和喝饮216

第二节 口腔内的消化216

二、咀嚼217

(一)唾液腺219

三、唾液及其分泌219

2.唾液的组成220

1.唾液的特性220

(二)唾液的特性、组成和生理功用220

1.狗的唾液分泌221

(三)各种家畜唾液分泌活动的特性221

3.唾液的生理功用221

3.反刍动物的唾液分泌222

2.马的唾液分泌222

1.唾液分泌反射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223

(四)唾液分泌的调节223

4.猪的唾液分泌223

2.支配唾液腺的神经的作用224

4.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225

3.非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225

(一)吞咽动作226

四、吞咽226

第三节 胃内的消化227

(二)吞咽的神经支配227

一、胃的结构228

1.盐酸229

(一)胃液的特性、组成和生理功用229

二、胃内消化的一般规律229

2.胃液中的酶231

3.胃液中的粘液232

2.胃液分泌的化学期233

1.胃液分泌的反射期233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233

1.胃的运动形式237

(三)胃的运动237

2.胃的排空238

(四)胃运动的调节239

(五)呕吐240

(三)马胃的运动242

(二)马胃腺的分泌活动242

三、马胃内消化的特点242

(一)马胃的结构特点242

(四)马胃内食物的消化243

四、猪胃内消化的特点244

(一)反刍动物的胃结构245

五、反刍动物胃内消化的特点245

1.反刍的意义247

(二)反刍和嗳气247

3.嗳气248

2.反刍动作248

1.前胃的运动249

(三)反刍动物的胃运动249

2.食道沟反射251

1.前胃内的消化252

(四)反刍动物胃内的化学和微生物消化252

3.反刍动物胃运动的调节252

1.胰液的特性和分泌量255

(一)胰液的特性、成分和生理功用255

2.皱胃内的消化255

第四节 小肠内的消化255

一、胰液及其分泌255

2.胰液的成分和生理功用256

1.水分和无机物的分泌257

(二)胰液的分泌257

2.酶的合成和分泌258

2.胰腺分泌的激素调节259

1.胰腺分泌的神经调节259

(三)胰腺分泌的调节259

2.胆汁的成分和生理功用261

1.胆汁的特性和分泌量261

二、胆汁及其分泌和排出261

(一)胆汁的特性、成分和生理功用261

3.胆盐的肝肠循环264

(二)胆汁的分泌及其调节265

(三)胆汁的排出及其调节266

(四)胆囊的生理功用267

(一)小肠液的特性、成分和生理功用268

三、小肠液及其分泌268

1.十二指肠腺分泌的调节270

(三)小肠腺分泌的调节270

(二)小肠液的分泌270

(一)节律性分节运动271

四、小肠的运动271

2.小肠腺分泌的调节271

(二)蠕动273

(三)小肠粘膜和绒毛的运动274

(五)长的肠反射275

(四)回盲瓣或回盲括的肌的运动275

(六)小肠运动的调节276

第五节 大肠内的消化277

(一)盲肠的运动278

二、大肠的运动278

一、大肠液278

2.分段推进运动279

1.袋状往返运动279

(二)结肠的运动279

三、大肠内的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活动280

4.蠕动280

3.多袋推进运动或集团运动280

(一)草食动物大肠内的消化作用281

(四)大肠内的腐败和发酵对机体的影响282

(三)肉食动物大肠内的消化作用282

(二)猪大肠内的消化作用282

(一)粪便的形成283

四、粪便的形成和排粪283

(二)排粪动作284

一、吸收的部位285

第六节 吸收285

五、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285

二、吸收的机理286

(一)被动性扩散287

1.捕集反应288

(三)主动性转运288

(二)渗透性流动288

3.膜载体转运289

2.差别通透性289

(五)绒毛运动和肠血液循环290

(四)胞饮作用或吞饮作用290

三、糖的吸收291

四、蛋白质的吸收293

五、脂肪的吸收295

(二)无机盐的吸收298

(一)水分的吸收298

六、水和无机质的吸收298

一、口腔内的消化300

第七节 家禽的消化300

二、嗉囊内的消化301

四、肌胃内的消化302

三、腺胃内的消化302

五、肠内的消化303

六、吸收304

(一)体液305

一、体液和机体内环境305

第七章 血液和淋巴305

第一节 概述305

(二)机体内环境的概念306

二、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307

三、血液的组成308

(一)血浆蛋白的种类和性质309

一、血浆蛋白质309

第二节 血浆的化学成分309

(二)血浆蛋白的含量310

3.维持正常的胶体渗透压312

2.缓冲作用312

(三)血浆蛋白的生理功用312

1.修补组织的作用312

7.其它作用313

6.凝血作用313

4.免疫作用313

5.运输作用313

(五)血浆中的酶类314

(四)血浆蛋白的来源314

(一)补体和补体系统315

二、血浆中的补体系统315

(二)补体系统的活化过程316

2.补体系统活化的替代途径317

1.补体系统活化的典型途径317

三、血浆中的非蛋白含氮物319

(三)补体系统活化过程中的各种生物活性产物319

(一)糖320

四、血浆中的无氮有机物320

五、血浆中的无机质321

(三)脂类及其代谢的中间产物321

(二)糖代谢的中间产物321

(三)维生素、激素、生物碱和药物322

(二)色素322

六、血浆中的其它物质322

(一)气体322

二、血液的粘滞性324

一、血液的颜色和比重324

第三节 血液的理化特性324

(一)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325

三、血液的渗透压325

(二)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326

(三)渗透压的表示方法327

四、血液的酸碱度328

(一)红细胞的形态329

一、红细胞的形态、数目和功能329

第四节 红细胞329

(二)红细胞的数目330

(一)红细胞的组成331

二、红细胞的组成和血红蛋白331

(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331

(二)血红蛋白的组成和性质332

1.氧合血红蛋白334

(三)血红蛋白的主要化学反应和衍生物334

3.高铁血红蛋白335

2.碳酸血红蛋白335

(四)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336

5.硫血红蛋白336

4.碳氧血红蛋白336

1.血红蛋白的合成代谢337

(五)血红蛋白的代谢337

(一)红细胞的渗透脆性339

三、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和溶血339

2.血红蛋白的分解代谢339

(二)影响溶血的各种因素340

(二)影响血沉的因素341

(一)红细胞的正常悬浮稳定性和血沉速率341

四、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与血沉341

五、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342

(三)测定血沉速率的临床意义342

(一)红细胞的生成343

(二)红细胞的破坏344

(二)嗜酸性粒细胞345

(一)中性?细胞345

第五节 白细胞345

一、白细胞的形态和分类345

(五)大淋巴细胞346

(四)小淋巴细胞346

(三)嗜碱性粒细胞346

(六)单核细胞347

(二)血流中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的变化348

(一)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348

二、白细胞的数量、比例和在血流中的数量变化348

1.白细胞增多349

3.白血病351

2.白细胞减少351

(一)中性粒细胞的功能352

三、白细胞的功能352

(三)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353

(二)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353

(四)单核细胞的功能354

(五)淋巴细胞的功能355

(一)颗粒细胞的生命史357

四、白细胞的生命史357

(三)单核细胞的生命史358

(二)淋巴细胞的生命史358

(一)血小板的形态359

一、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359

第六节 血小板359

(一)血小板的止血作用360

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360

(二)血小板的数目360

三、血小板的生命史362

(二)血小板的凝血作用362

(一)血液凝固的机理363

一、血液凝固363

第七节 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363

1.?血活酶的形成364

3.纤维蛋白元转变为纤维蛋白367

2.?血酶元转变成凝血酶367

(三)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质368

(二)凝血时间368

(四)血液凝固的延缓、防止和加速370

1.出血性疾病371

(五)血液凝固的异常371

2.血管内的血液凝固—血栓形成372

1.纤维蛋白溶酶元的激活373

(一)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373

二、纤维蛋白溶解373

2.纤维蛋白的溶解375

3.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炎症的关系376

2.维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和弹性376

(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生理意义376

1.保证血液维持流体状态376

(三)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因素377

4.参与排泄管道的疏通377

(四)纤维蛋白形成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对?统一378

(二)血量相对恒定的意义及其调节379

(一)血量379

第八节 血量、输血和血型379

一、血量及其调节379

(二)常用的输血物质—全血、血浆和血浆代用品380

(一)输血的临床意义380

二、输血和血型380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381

(四)血型382

(一)脾脏的造血功能384

第九节 脾脏384

(三)脾脏破坏血细胞的功能385

(二)脾脏调节骨髓造血的功能385

(六)脾脏在铁代谢中的功能386

(五)脾脏的储血功能386

(四)脾脏的防御功能386

(一)淋巴系统的结构387

一、淋巴系统概述387

(七)脾脏的摘除功能387

第十节 淋巴液和组织液387

(二)淋巴结388

(一)淋巴液的组成389

二、淋巴液的组成和生成389

(二)淋巴液的生成390

(一)影响淋巴液流动的因素392

三、淋巴液的流动392

(二)淋巴液流动的生理功能393

一、血液循环的重要意义395

第一节 概述395

第八章 血液循环395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396

(二)心脏的传导系统399

(一)心肌的结构399

第二节 心脏生理399

一、心脏的结构399

(三)心脏的瓣膜401

(五)心包402

(四)心脏的神经支配402

2.心肌兴奋性的变化403

1.心肌的兴奋及其表现403

二、心脏的生理特性403

(一)心肌的兴奋性403

1.自律性细胞及其分布404

(二)心肌的自动节律性404

3.起搏点活功的调节和控制405

2.心跳的起搏点405

2.心肌兴奋传导的过程406

1.心肌的传导速度406

(三)心肌的传导性406

1.心肌收缩的特点407

(四)心肌的收缩性407

3.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407

2.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408

1.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409

(五)影响心肌特性的因素409

2.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410

1.静息电位的概念411

(一)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411

三、心脏的生物电现象411

2.静息电位的形成机理412

1.动作电位的概念413

(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413

2.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414

4.自动节律的形成机理416

3.动作电位的?机理416

2.正常心电图及其各波的意义418

1.心电图的形成原理418

(三)心电图418

3.心电图的临床价值420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421

四、心动周期421

(二)心室的射血过程和血液充盈过程422

1.心室的射血过程423

2.心室的血液充盈过程424

1.心音的来原与时间关系425

(三)心音425

2.第一心音426

3.第二心音427

(四)心率428

4.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428

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429

(五)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429

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430

(六)心脏的作功432

一、血管生理概述433

第三节 血管生理433

(二)毛细血管434

(一)动脉系统434

(三)静脉系统436

阻力437

(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原理和血管系统的437

(一)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压和平均压439

二、动脉血压439

(二)各种家畜的动脉血压及其生理性波动440

(三)动脉血压的形成机理441

(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442

2.外周阻力对动脉血压的影响443

1.心输出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443

4.循环血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444

3.大动脉弹性对动脉血压的影响444

(五)动脉血压相对恒定的生理意义445

5.血液粘滞性对动脉血压的影响445

(二)动脉脉搏的波形和传播速度446

(一)动脉脉搏的形成和变化446

三、动脉脉搏446

(三)动脉脉搏的临床意义448

2.影响静脉血压的因素449

1.正常静脉血压及其变化449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脉搏449

(一)静脉血压449

1.静脉脉搏的形成原理450

(二)静脉脉搏450

3.静脉血压的临床意义450

2.颈静脉脉搏的波形及其形成机理451

(一)血流速度452

五、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452

3.静脉脉搏波的临床意义452

1.微循环系统的结构454

(三)微循环454

(二)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454

2.微循环系统中的血液流动456

3.影响微循环的主要因素457

4.休克459

2.呼吸运动461

1.心肌收缩力461

(四)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及其影响因素461

1.器官血流量462

(五)器官血流量和循环时462

3.骨胳肌的挤压作用462

(六)储血库463

2.循环时463

3.皮肤的储血库作用464

2.肝脏和肺脏的储血库作用464

1.脾脏的储血库作用464

1.心脏的抑制神经465

(一)心脏的神经支配和神经调节中枢465

第四节 心脏血管活动的调节465

一、心脏血管的神经支配和神经调节中枢465

3.心脏的神经调节中枢466

2.心脏的兴奋神经466

2.舒血管神经468

1.缩血管神经468

(二)血管的神经支配和神经调节中枢468

3.血管运动中枢470

二、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472

(三)心脏血管活动的高级中枢472

(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反射473

(二)颈动脉球和主动脉球的化学感受器反射474

2.皮肤痛觉和温度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射475

1.器官活动所引起的局部舒张反射475

(三)来自其它器官系统的心血管反射475

(四)大脑皮层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476

3.其它反射476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478

(一)激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478

三、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78

3.血管紧张素479

2.加压素479

4.前列腺素481

1.组织胺482

(二)代谢产物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482

5.乙酰胆碱和多巴胺482

2.缓激肽(血管舒张素)及其类似物483

5.舒血管肠肽484

4.乳酸、腺苷衍生物、钾离子等代谢产物484

3.5—羟色胺484

(三)血液中的O2和CO2变动时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485

1.冠脉系统的结构486

(一)心脏的代谢和血液供应的特点486

第五节 某些器官的循环特点486

一、冠状循环486

2.心肌的代谢特点487

3.心肌血液供应的特点488

(二)影响冠脉血流量的因素及其调节489

(二)肺循环系统中的血压和脉搏490

(一)肺循环的特点490

二、肺循环490

(四)肺循环的神经和体液调节492

(三)肺循环系统中的血流492

(二)影响脑循环血流的因素493

(一)脑循环血流的特点493

三、脑循环493

(三)脑循环的调节494

四、内脏循环495

(一)肠系膜循环496

(三)肝循环498

(二)脾循环498

(一)呼吸道的解剖生理特点501

二、家畜的呼吸器官501

第九章 呼吸501

第一节 概述501

一、呼吸的意义501

(二)肺脏和肺功能单位的解剖生理特点503

(三)呼吸器官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504

(二)呼吸气体的运输506

(一)肺呼吸506

三、呼吸的过程506

第二节 呼吸运动及其机理507

(三)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507

(一)胸腔内的静力学条件508

一、胸内压508

(二)胸膜腔的负压及其形成原理509

(三)胸内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化511

(四)胸腔负压对胸腔内器官的影响512

(五)气胸512

二、呼吸运动514

(一)呼吸运动的过程和特征514

1.吸气运动514

2.呼气运动515

(二)呼吸型516

(三)呼吸的频率和深度517

三、呼吸时肺内压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518

(一)呼吸时肺内压的变化518

(二)呼吸时肺内压变化的影响因素519

第三节 肺的通气功能520

一、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520

(一)呼吸时肺容积变化的特点520

(二)肺活量521

(三)肺泡张缩与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523

(四)呼吸时支气管树的运动524

二、肺和肺泡的通气量525

(一)肺通气量525

(二)肺泡通气量526

(三)浅快呼吸和深长呼吸的肺泡通气效能528

(四)肺通气功能的障碍529

(一)生理性呼吸音的种类及其产生机理530

1.喉狭窄音或喉呼吸音530

三、呼吸音及其临床意义530

2.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音531

3.肺泡呼吸音531

4.混合性呼吸音532

(二)呼吸音的异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532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533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533

1.气体的弥散和分压533

第四节 呼吸时的气体交换533

2.气体在液体内的溶解和液体内的气体张力534

3.气体的溶解度536

(二)影响气体交换的各种因素536

二、肺内的气体交换537

(一)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的成分与分压537

(二)血液内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539

(三)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540

三、组织内的气体交换542

(一)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和存在量543

一、氧在血液中的运输543

1.氧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543

第五节 血液中的气体运输543

2.血液的氧容量544

(二)氧合血红蛋白的生成和分解545

(三)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线546

(四)影响氧合血红蛋白离解的其它因素548

(五)肌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和分解549

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550

(一)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和存在量550

1.二氧化碳在血浆中的固定551

2.二氧化碳在红细胞中的固定551

(二)二氧化碳从组织进入血液后的变化过程551

(三)二氧化碳从血液通过肺部排出的变化过程553

(四)氯离子转移在血液运输二氧化碳中的作用554

(五)氧与二氧化碳运输的相互关系555

一、调节呼吸的各级中枢557

(一)?髓的呼吸中枢557

第六节 呼吸的调节557

(二)桥脑的呼吸中枢及其与延髓呼吸中枢的相互作用559

(三)调节呼吸的高级中枢560

二、血液中化学成分对呼吸运动的影响560

(一)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影响561

(二)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562

(三)血液酸碱度对呼吸运动的影响563

三、呼吸运动的其它反射性调节565

(一)骨胳肌活动对呼吸运动的影响565

(二)肺牵张反射566

(三)呼吸本体反射567

(四)其它内外感受性反射567

四、防御性呼吸反射568

五、脑高级部位对呼吸的调节570

一、缺氧症571

(一)缺氧症的分类、原因和一般特征571

第七节 缺氧症和大气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571

(二)各种组织和机体对缺氧症的敏感性572

(三)缺氧时机体的适应性反应和功能障碍574

(四)缺氧时各种变化的机理575

二、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576

(一)低气压对生理变化的特征576

(二)家畜对低气压的风土驯化577

三、高气压和高浓度氧对机体的影响578

(一)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578

第八节 禽类呼吸的特征579

(一)禽类呼吸系统的特点579

(二)高浓度的氧对机体的影响579

(二)禽类的呼吸运动581

(三)禽类呼吸时的空气循环581

(四)禽类的呼吸频率582

(五)气囊的生理功能582

1979《家畜生理生化学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向堹著 1979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