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求取 ⇩

目 录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微生物学的对象和任务1

第二节微生物学发展简史3

Ⅰ. 人类在发现微生物以前,对微生物作用的感性知识和利用3

Ⅱ.微生物学的形态学发展阶段4

Ⅲ.微生物学的生理学发展阶段6

Ⅳ.微生物学的分科8

第三节农业和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11

第四节我国农业和土壤微生物学发展概况15

第二章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附超显微镜微生物)20

第一节细田菌的大小和外形20

第二节细菌细胞的构造23

Ⅰ.细胞壁、荚膜和鞘23

Ⅱ. 原生质(细胞浆和细胞核物质)27

Ⅲ. 细胞中的内含物28

Ⅳ.细菌的芽孢29

Ⅴ. 细菌的运动和运动器官31

第三节细菌的繁殖和菌落的形成33

第四节细菌的个体发育和生活史36

第五节放线菌的形态38

第六节超显微镜微生物40

第三章酵母菌、霉菌和其他真菌类的形态学43

第一节真菌的一般形态43

Ⅰ. 真菌营养体的形态44

Ⅱ.无性孢子的形态46

Ⅲ.有性孢于的形态48

第二节酵母菌的形态51

Ⅰ.酵母菌的细胞形态51

Ⅱ. 酵母菌的繁殖方法52

Ⅲ. 酵母菌主要属的特征54

第三节绵霉、毛霉和根霉的形态56

Ⅰ.绵霉的形态56

Ⅱ.毛霉的形态57

Ⅲ.根霉的形态58

第四节曲霉和青霉的形态60

Ⅰ.?霉的形态60

Ⅱ.青霉的形态61

第五节木霉和镰刀霉的形态63

Ⅰ.木霉的形态63

Ⅱ.镰刀霉的形态63

第六节蕈子的形态学特征65

Ⅰ.马鞍菌65

Ⅱ. 鬼伞菌66

Ⅲ. 牛肝菌68

第七节真菌的分类70

Ⅰ.真菌分类要点70

Ⅱ. 半知菌类中的一些常见种类71

第四章土壤藻类和微小动物76

第一节藻类在土壤中的分布76

第二节蓝藻植物77

第三节绿藻植物81

第四节硅藻植物86

第五节微小动物89

Ⅰ. 原生动物89

Ⅱ. 线虫90

Ⅲ. 轮虫92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94

第一节微生物的化学成分94

第二节微生物的碳素营养97

Ⅰ.无机营养型(自养型)97

Ⅱ.有机营养型(异养型)98

第三节微生物的氮素营养100

第四节微生物的灰分养料和微量元素养料102

第五节维生素类物质对微生物营养的意义103

第六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104

第六章酶和酶的作用108

第一节酶的性质108

Ⅰ.蛋白质是酶的基本成分108

Ⅱ.酶的催化性和专性110

Ⅲ. 环境条件对酶作用的影响112

第二节酶的催化作用的过程113

第三节酶的分类法和举例115

第七章微生物的呼吸作用121

第一节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21

第二节呼吸作用的本质121

第三节微生物呼吸作用的类型124

第四节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对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126

第五节微生物呼吸作用中发散的热量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作用129

第八章外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132

第一节氢离子浓度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32

第二节水分和空气湿度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33

第三节温度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34

第四节光、电、声波及射线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36

第五节灭菌和消毒139

Ⅰ. 灭菌和消毒的意义139

Ⅱ. 高温灭菌法139

Ⅲ.化学药剂消毒145

第六节农产品和食品的保存147

第七节外界环境条件对微生物遗传性的影响148

第九章细菌和放线菌的分类法和鉴定法149

第一节细菌和放线菌在生物系统发育中的地位;种的概念和分类法的原则149

Ⅰ. 细菌在生物界系统发育中的地位149

Ⅱ. 种的概念和分类法的原则153

第二节克拉西里尼科夫的分类法(附贝捷氏细菌鉴定手册的分类法)154

Ⅰ.放线菌纲154

Ⅱ. 真细菌纲157

Ⅲ.粘细菌纲160

Ⅳ. 贝捷(Bergey)细菌鉴定手册的分类法161

第三节细菌分类用的特征;种间和种内的差别和变异;种以下的分群163

Ⅰ. 分类法中常用的特征164

Ⅱ. 种间和种内的差别和变异166

Ⅲ. 种以下的分群169

第四节细菌的鉴定171

Ⅰ. 例一:一个极毛杆菌纯培养的鉴定172

Ⅱ. 例二:一个芽孢杆菌纯培养的鉴定173

第五节放线菌的鉴定174

Ⅰ. 放线菌的识别、分离和纯化174

Ⅱ. 鉴定放线菌常用的几种分类系统175

Ⅲ. 放线菌属的一个种的鉴定实例178

第十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181

第一节微生物的居住环境181

第二节水的微生物学182

第三节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185

第四节研究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189

第五节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196

第六节土壤微生物的区系200

第七节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自然界物质转化的意义205

第十一章微生物分解己糖的基础理论209

第一节已糖在生物碳素代谢中的重要地位209

第二节葡萄糖分解的第一阶段210

第三节葡萄糖分解的第二阶段——三羧酸、二羧酸循环213

第四节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局氧化阶段216

第五节葡萄糖的嫌气性分解(发酵作用)217

第六节戊糖和糖醛酸的分解219

第十二章微生物在不含氮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222

纤维素的分解222

第一节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223

Ⅰ.好气性纤维素分解微生物223

Ⅱ.?气性纤维素分解微生物226

第二节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培养228

第三节纤维素分解细菌的生理231

第四节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布235

第五节纤维素分解的化学机制236

非纤维素的分解238

第六节果胶类物质的分解238

第七节木质素的分解242

第八节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243

Ⅰ. 脂肪的分解243

Ⅱ.有机酸的分解244

Ⅱ. 烃类物质的氧化245

第九节其他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分解245

Ⅰ.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245

Ⅲ. ?的氧化246

第十三章微生物与发酵及酿造248

第一节酒精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248

第二节淀粉物质的糖化249

Ⅰ.霉菌和糖化249

Ⅱ. 糖化麹的制备和应用255

第三节糖蜜和糖化液的酒精发酵257

Ⅰ.酒精酵母的分类257

Ⅱ. 酵母菌的生活条件257

Ⅲ. 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261

Ⅳ.酵母醪的制备和应用261

Ⅴ.酒精发酵的条件263

第四节甘油发酵265

第五节乳酸发酵266

Ⅰ.乳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266

Ⅱ.乳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268

Ⅲ.乳酸发酵的应用270

第六节丁酸类型的发酵作用276

Ⅰ. 丁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276

Ⅱ.丁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277

Ⅲ.丁酸类型发酵的工业应用280

第七节醋酸发酵281

Ⅰ.醋酸发酵的微生物学原理281

Ⅱ. 醋酸发酵的主要微生物282

Ⅲ. 醋酸发酵的应用284

第八节柠檬酸发酵285

附酱油和豆腐乳288

Ⅰ. 酱油288

Ⅱ. 豆腐乳289

第十四章沼气及其利用292

第一节沼气利用的历史及目前发展情况292

第二节沼气发酵的原理293

Ⅰ. 沼气发酵的微生物293

Ⅱ. 沼气发酵的化学机制294

Ⅲ. 沼气细菌的生活条件297

第三节沼气发酵的工艺过程298

Ⅰ.发酵池的设置298

Ⅱ. 沼气发酵的管理301

第四节沼气发酵产品的利用305

Ⅰ. 沼气的利用305

Ⅱ.沼气发酵后的肥料306

第十五章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一)(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309

第一节氨化作用309

Ⅰ. 非蛋白质合氮有机化合物的氨化作用310

Ⅱ.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氨化作用312

第二节不合氮有机物质对于有机氮化物矿质化的影响(C:N比率)319

第三节硝化作用322

第四节土壤中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相对强度326

第五节反硝化作用328

第一节生物固氮作用的意义和固氮微生物的种类330

第十六章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二)(非共生固氮作用)330

第二节固氮菌333

Ⅰ.固氮菌的种类333

Ⅱ. 固氮菌的生理335

Ⅲ.固氮菌的固氮效率和影响条件336

Ⅳ.影响固氮菌在土壤中活动强度的因素337

Ⅴ.固氮菌的分布340

Ⅵ.固氮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43

Ⅰ.巴斯德梭菌345

第三节其他非共生固氮细菌345

Ⅱ.固氮极毛杆菌346

第四节固氮蓝藻347

第五节生物固氮作用的化学机制350

第十七章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的作用(三)(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355

第一节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形态和生理355

Ⅰ.根瘤菌的形态特征355

Ⅱ.根瘤菌的生理特征357

第二节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分类358

第三节根瘤的形成;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361

第四节环境条件对根瘤菌固氮作用的影响370

第五节共生性固氮作用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375

第十八章微生物在自然界矿质营养元素转化中的作用377

第一节硫的生物循环377

第二节硫磺细菌和硫化细菌379

Ⅰ.硫磺细菌379

Ⅱ. 硫化细菌381

第三节磷素的转化和磷细菌肥料383

第四节硅酸盐细菌386

第五节铁素的生物循环和铁细菌388

第十九章土壤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抗生菌和392

抗菌素在农业中的利用392

第一节寄生关系和共生关系392

第二节互生关系394

第三节对抗关系和抗菌素科学的发展397

第四节土壤中的抗生菌398

第五节土壤中微生物间的对抗关系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402

第六节抗菌素饲料及其应用406

第二十章微生物与高等植物间的相互关系409

第一节根际是微生物的特殊生态环境409

第二节根际微生物411

第三节附生微生物417

第四节微生物在植物营养中的作用418

第五节土壤微生物对高等植物的刺激作用422

第六节土壤微生物对高等植物的抑制作用427

第七节菌根与菌根菌429

第二十一章土壤微生物在有机质分解和435

腐殖质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35

第一节植物体的成分及其分解过程435

第二节土壤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和微生物的作用439

第三节土壤中有机物质矿物质化和腐殖质化的强度444

第四节微生物在形成土壤团粒结构中的作用449

第五节土壤的生物有机矿质复合体和土壤微区452

第一节堆肥和厩肥的材料及腐熟前后的特点457

第二十二章堆肥和厩肥的微生物学457

第二节高温堆肥堆制法的基本原则459

Ⅰ. 堆制材料的配合比例459

Ⅱ.堆积方法460

第三节堆肥中的微生物学过程463

第四节堆肥微生物学过程的控制及微生物的接种465

Ⅰ. 控制微生物活动的堆肥管理原则465

Ⅱ. 高温堆肥的微生物接种466

第五节嫌气性堆制堆肥468

第六节土壤中的好热性微生物469

第二十三章菌肥的制造和使用471

第一节菌肥的发展史471

第二节菌肥的种类及其效果473

第三节菌种的选育480

第四节菌肥的制造方法484

Ⅰ. 固体培制法484

Ⅱ.液体培制法487

Ⅲ. 菌肥的干制品493

Ⅳ. 抗生菌肥料制造法495

Ⅴ. 公社土法制造菌肥498

第五节菌肥质量的检查501

Ⅰ. 保证菌肥质量的条件502

Ⅱ. 菌肥质量检查的方法504

第六节菌肥的使用方法506

Ⅰ. 保证菌肥有效性的基本条件506

Ⅱ. 使用菌肥的方法510

第一节土壤熟化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16

第二十四章农业技术措施对土壤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16

第二节土壤耕作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18

第三节施肥对于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20

Ⅰ. 施用石灰对于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20

Ⅱ. 施用有机质肥料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22

Ⅲ. 施用化学肥料对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24

第四节灌溉排水对土壤中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25

Ⅰ. 旱地灌溉排水对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26

Ⅱ. 水稻田灌水和排水对于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527

1959《微生物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华登主编 1959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微生物学(1986 PDF版)
微生物学
1986 艺轩图书出版社
微生物学(1986 PDF版)
微生物学
1986
微生物学(1983.01 PDF版)
微生物学
1983.01 弘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昭和38.01 PDF版)
微生物学
昭和38.01 廣川書店
微生物学(昭和34.04 PDF版)
微生物学
昭和34.04 廣川書店
微生物学(1965.8 PDF版)
微生物学
1965.8 科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1980 PDF版)
微生物学
1980
微生物学(1984 PDF版)
微生物学
1984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1998 PDF版)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1988 PDF版)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1998 PDF版)
微生物学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1979 PDF版)
微生物学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1996 PDF版)
微生物学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微生物学(1989 PDF版)
微生物学
1989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1953 PDF版)
微生物学
195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