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求取 ⇩

前言1

绪论1

第一节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

二、微生物学的任务3

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8

一、我国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8

二、微生物的发现——形态学时期9

三、微生物学的奠基——生理学时期10

四、微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阶段12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16

第一节细菌16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和大小16

二、细菌的细胞结构19

三、细菌的群体形态33

四、细菌的繁殖方式35

五、细菌的分类36

第二节放线菌43

一、放线菌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43

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44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45

四、放线菌的繁殖方式48

五、放线菌的代表属48

第三节其他原核微生物50

一、立克次氏体50

二、衣原体51

三、支原体51

四、蓝细菌53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57

第一节酵母菌57

一、概述57

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58

三、酵母菌的菌落及培养特征62

四、酵母菌的繁殖方式62

第二节霉菌64

一、概述64

二、霉菌的形态结构64

三、霉菌的菌落特征69

四、霉菌的繁殖方式69

五、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73

第三节食用真菌74

一、食用真菌的概念74

二、食用真菌的形态和生活史74

三、食用真菌人工栽培的一般方法77

第三章病毒79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结构80

一、病毒的大小80

二、病毒的基本形态81

三、病毒的结构81

四、包涵体84

五、病毒的化学组成85

第二节病毒的繁殖87

一、病毒的繁殖过程87

二、溶原性93

三、一步生长曲线95

第三节病毒的种类96

一、脊椎动物病毒97

二、植物病毒98

三、细菌病毒99

四、真菌病毒100

五、昆虫病毒101

六、类病毒102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105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05

一、微生物的营养需要105

二、营养物质及其功用107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11

一、光能无机营养型111

二、光能有机营养型112

三、化能无机营养型112

四、化能有机营养型112

第三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113

一、简单扩散113

二、促进扩散114

三、主动运输114

四、基团转位114

第四节培养基115

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116

二、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17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122

第一节微生物对自然界有机物质的分解122

一、纤维素的分解122

二、淀粉的分解123

三、果胶质的分解124

四、本质素和芳香族物质的分解124

五、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分解125

六、有机农药的分解127

第二节异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27

一、发酵128

二、呼吸134

第三节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39

一、光能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39

二、化能自养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41

第四节生物固氮作用145

一、概述145

二、固氮微生物146

三、固氮作用的机理147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153

第一节微生物纯培养的生长153

一、纯培养的概念与分离方法153

二、细菌的个体生长154

三、细菌的群体生长157

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161

一、营养物质161

二、温度161

三、pH值162

四、氧163

五、氧化还原电位164

六、其他因素164

第三节抑菌、灭菌和化学治疗165

一、抑菌和灭菌165

二、化学治疗172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77

第一节微生物的突变177

一、微生物突变体的主要类型177

二、抗性突变的变量试验和影印培养试验179

三、突变是DNA分子碱基对发生变化的结果181

第二节细菌的基因重组186

一、转化187

二、转导189

三、接合192

四、溶原转变196

五、细菌基因转移方式的比较197

第三节诱变育种197

一、诱变育种的一般方法197

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200

第四节菌种保藏202

一、低温保藏法203

二、隔绝空气保藏法203

三、干燥保藏法203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206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206

一、土壤中的微生物206

二、水体中的微生物209

三、空气中的微生物213

四、粮食和食品中的微生物215

五、正常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微生物216

第二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和处理污水的一般方法217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17

二、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一般方法222

第三节微生物的生物环境225

一、互生关系225

二、共生关系226

三、竞争关系227

四、拮抗关系228

五、寄生关系228

六、猎食关系229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231

第一节细菌性传染231

一、细菌性传染的机制231

二、环境因素对细菌性传染的影响234

第二节抗原234

一、抗原的性质235

二、微生物的抗原结构238

第三节非特异性免疫238

一、皮肤与粘膜的屏障作用239

二、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239

三、正常体液中的抗微生物因素240

第四节特异性免疫245

一、特异性免疫的概念245

二、特异性免疫的组织学基础245

三、机体参与特异性免疫的因素249

四、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255

第五节免疫学知识的应用256

一、生物制品256

二、血清学反应257

第六节变态反应263

一、变态反应的概念263

二、变态反应的类型263

第十章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67

第一节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67

一、微生物与土壤的生物活性267

二、微生物肥料269

三、微生物发酵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272

四、农用抗生素273

五、微生物农药275

第二节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78

一、微生物在饮料生产中的应用279

二、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285

三、微生物在氨基酸生产中的应用287

四、微生物酶制剂在生产中的应用288

五、食用菌的生产技术289

微生物学实验301

实验须知301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运动性的观察303

实验二 细菌的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311

实验三 细菌的芽孢染色和鞭毛染色315

实验四 细菌的荚膜染色和显微测微技术318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个体形态与菌落形态观察321

实验六 培养基的制备和消毒、灭菌325

实验七 从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330

实验八 微生物的显微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335

实验九 细菌鉴定中的生理生化反应339

实验十 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和对微生物的诱变作用346

实验十一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351

实验十二 水的细菌学检验354

实验十三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360

实验十四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361

实验十五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364

附录368

一、微生物学实验常备器材及主要仪器设备368

二、教学常用菌种369

三、常用染色液的配制370

四、常用消毒剂的配制373

五、教学用培养基的配制374

六、教学常用试剂380

主要参考书381

1991《微生物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学韬主编 1991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微生物学(1986 PDF版)
微生物学
1986 艺轩图书出版社
微生物学(1986 PDF版)
微生物学
1986
微生物学(1983.01 PDF版)
微生物学
1983.01 弘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昭和38.01 PDF版)
微生物学
昭和38.01 廣川書店
微生物学(昭和34.04 PDF版)
微生物学
昭和34.04 廣川書店
微生物学(1965.8 PDF版)
微生物学
1965.8 科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1980 PDF版)
微生物学
1980
微生物学(1984 PDF版)
微生物学
1984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1998 PDF版)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1988 PDF版)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微生物学(1998 PDF版)
微生物学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1979 PDF版)
微生物学
197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1996 PDF版)
微生物学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微生物学(1989 PDF版)
微生物学
1989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1953 PDF版)
微生物学
195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