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人事管理实务 上》求取 ⇩

总论2

前言2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发展5

第一节货币与信用5

一、货币5

(一)有关货币的几个概念5

(二)货币的职能6

(三)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7

(四)货币供给理论8

二、信用8

(一)有关信用的几个概念8

(二)信用的功能9

三、货币信用制度10

(一)货币制度10

(二)金汇兑本位制10

(三)纸币制度10

(四)金本位制11

第二节金融的功能与地位12

一、金融的功能12

(一)资金再配置功能12

(二)提供和创造货币的功能12

(三)调控经济的功能13

二、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13

(一)是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核心13

(二)是企业生产的核心13

(三)是国民经济综合反应的核心14

(四)是经济调节的核心手段之一14

(五)是进行经济监督的核心15

第三节金融市场15

一、同业拆借市场17

(一)基本概念17

(二)作用18

(三)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现状18

二、金融期货市场19

(一)基本概念19

(二)上海“2.23”国债期货事件及其教训21

(三)我国对金融期货管理的基本政策23

三、股票市场23

(一)基本概念与历史沿革23

(二)企业改制与股票公开发行上市25

(三)股票市场的监管27

(四)投资基金29

四、国债市场31

(一)国债的性质和功能31

(二)国债市场的构成及分类32

(三)我国国债发行的变化32

(四)我国国债发行的方式32

(五)我国发行的国债种类34

(六)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实务36

(七)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实务39

(八)国债收益率42

五、企业债券市场43

(一)基本概念4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44

(三)企业债券市场的管理46

第四节金融调控47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47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47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9

(三)货币政策的内容50

(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52

二、近几年金融宏观调控的实践与经验53

(一)1993年上半年出现的严峻形势53

(二)金融宏观调控的措施和实践54

(三)以治理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目标基本实现55

(四)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经验55

三、现金发行57

(一)现金发行的含义及渠道57

(二)控制现金发行的意义与主要措施58

(三)控制现金发行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59

(四)假钞的危害及反假措施59

四、存款准备金60

(一)基本含义60

(二)历史沿革61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61

(四)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不意味着银根松紧的变动62

(五)不宜按地区确定差别存款准备金率62

五、利率政策62

(一)基本概念62

(二)利率水平确定的依据63

(三)计息与结息方法64

(四)利率改革方向65

(五)如何看待企业利息负担重的问题65

(六)优惠利率和差别利率66

(七)保值储蓄66

六、公开市场业务67

(一)基本概念67

(二)我国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客观必然性67

(三)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公开市场业务68

七、再贴现68

(一)基本概念68

(二)企业怎样申请办理贴现业务69

八、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贷款71

(一)基本含义71

(二)发展概况71

九、信贷计划和信贷政策72

(一)信贷计划72

(二)信贷政策73

第五节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76

一、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76

(一)金融机构自有资本很少,基本上是负债经营76

(二)金融机构面对的是变化莫测的市场76

(三)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激烈77

(四)金融机构经营多目标的矛盾77

(五)金融机构管理水平限制77

(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77

二、金融风险的特点77

(一)风险涉及面广77

(二)风险损失巨大78

(三)流动性风险大78

三、金融风险的危害78

(一)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79

(二)对客户的风险79

(三)支付和清算系统的风险79

四、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传递机制79

五、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措施81

(一)加强金融监管81

(二)增强金融业的抗风险能力81

(三)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81

(四)建立我国金融风险的转移体系82

(五)加大对经济金融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力度,控制大案要案的发生82

(六)采取措施化解我国金融业的不良资产82

六、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82

(一)市场退出的社会成本82

(二)信息不对称性对客户的损害83

七、金融监管的目标83

(一)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83

(二)保障存款人和借款人的利益84

(三)维护信用秩序,维持金融和经济稳定84

(四)维护金融机构公平且有效率的竞争84

(五)保证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84

(六)增强本国金融业在国际间的竞争能力84

八、金融监管的内容84

(一)预防性监督管理手段及其具体内容85

(二)存款保险制度85

(三)最后的援助和制裁手段85

九、金融监管的方法85

(一)入口把关85

(二)稽核检查85

(三)年度检查86

(四)综合监管86

十、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86

(一)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健全86

(二)银行监管法律缺乏可操作性87

(三)缺少标准化、系统化的指标体系和准则87

(四)缺少大监管的理念和思想87

(五)尚未形成效率型的监管体制87

(六)无法进行开放式的并表监管87

十一、我国金融监管工作的改进对策88

(一)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适合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88

(二)健全和完善金融法律制度88

(三)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预防性监管88

(四)协调职责分工,完善现场检查,灵活运用监管手段88

(五)建立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89

十二、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防止国际金融风险的传播和流动89

第六节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向91

一、金融业务综合化91

(一)商业银行进入投资领域92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大大拓宽92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侵入”商业银行的“领地”92

二、金融工具创新化93

(一)金融工具创新的特点93

(二)金融工具创新的背景94

(三)金融工具创新的影响95

三、金融市场国际化95

(一)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内容96

(二)促成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基本因素96

(三)金融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97

四、金融资产证券化98

(一)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内涵98

(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产生98

(三)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形式98

五、金融技术电子化100

(一)银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历史100

(二)电子计算机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100

六、面向二十一世纪金融业的前景与展望101

第七节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改革105

一、我国的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的理想模式105

(一)独立化的中央银行体系106

(二)多元化的经营性金融组织体系109

(三)单设制的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110

(四)简单评价113

二、健全我国中央银行体系的构想113

(一)中央银行地位的独立化113

(二)中央银行分支机构设置经济区域化116

(三)中央银行组织机构职能化117

(四)中央银行行为的法制化117

三、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118

(一)我国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模式的选择118

(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120

(三)金融行业自律组织122

四、建立政策性银行123

(一)改革进程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呼唤123

(二)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126

(三)我国政策性金融组织体系运作构想128

五、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133

(一)国有专业银行转轨与商业银行发展133

(二)国有专业银行的转轨方向及模式选择134

(三)国有专业银行转轨的内容137

(四)国有专业银行转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139

(五)国有专业银行转轨的改革措施143

(六)对国有专业银行转向股份制商业银行四个问题的探讨146

(七)本部分简要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147

六、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147

七、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协调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148

八、积极发展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148

(一)积极发展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由与措施148

(二)建立和规范发展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52

(三)我国保险机构的发展构想155

九、重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159

(一)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模式的选择159

(二)对我国当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模式的剖析160

(三)重构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设想162

第二章金融机构的沿革173

第一节中国人民银行的沿革173

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金融体系建立的开端173

二、中央银行体制175

第二节政策性银行的沿革178

一、概念及特征178

二、国家开发银行179

三、中国进出口银行179

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80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沿革180

一、商业银行发展简史180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180

(二)商业银行的发展182

二、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186

(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历史186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发展187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190

第四节保险公司的沿革193

第五节信托投资公司的沿革195

一、旧中国的民营和官办信托业195

(一)旧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及其业务范围195

(二)旧中国信托业的立法与监管196

(三)旧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特点196

二、建国初期的信托业196

(一)对旧中国信托业的接管改造和社会主义信托业的诞生196

(二)建国初期信托业发展的特点197

三、改革开放后信托业的恢复和发展197

(一)80年代初信托业的发展和整顿197

(二)80年代中信托业的发展和整顿198

(三)80年代末信托业的发展和整顿198

(四)90年代信托业的发展状况199

第六节证券机构的沿革200

第七节 财务公司的沿革203

第八节信用合作组织的沿革204

一、城市信用合作组织的沿革204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沿革204

第九节其它金融机构的沿革206

一、几种金融机构的沿革简介206

(一)中国邮政储金汇业局206

(二)金融租赁公司207

(三)典当行207

(四)境内外资金融机构与境外中资金融机构208

二、金融开放历程208

三、外资金融机构的现状与管理209

(一)外资银行209

(二)外资保险公司209

四、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管理209

附录一:几家金融机构关闭的成因分析210

附录二: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为什么被合并213

第三章金融机构管理219

第一节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设置与职能219

一、设置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原则219

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的建立220

三、各金融机构的组织机构与职能222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与职能222

(二)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与职能228

(三)保险公司的机构设置与职能234

(四)信托投资公司的组织机构与职能236

(五)证券机构的组织机构与职能240

(六)投资银行的组织结构248

第二节金融机构的准入与退出254

一、金融机构设立的原则和条件254

(一)金融机构设立的原则254

(二)金融机构设立应具备的条件254

二、金融机构审批的权限和程序256

(一)金融机构审批权限256

(二)金融机构审批程序256

三、金融机构的变更257

四、金融机构的终止258

五、金融机构的年度检查和日常检查258

(一)金融机构年检及日常检查的内容258

(二)金融机构年检时间259

六、违反金融机构管理处罚规定259

第三节金融机构业务范围260

一、中国人民银行业务范围260

二、政策性银行业务范围261

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261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261

第四节金融机构的成本管理264

一、金融机构会计核算制度264

二、金融机构的收入、支出和利润265

(一)金融机构的收入265

(二)金融机构的成本265

(三)金融机构的利润266

三、增收节支,增加盈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国家增加积累266

第五节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268

一、有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268

二、当前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状况及今后的努力方向270

第六节 金融诈骗及其防范273

第七节国际金融与外汇管理275

一、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275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276

(二)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277

(三)外汇储备功能和经营278

(四)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279

二、汇率与外汇市场281

(一)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281

(二)汇率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83

(三)我国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284

三、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管理287

(一)经常项目外汇管理287

(二)资本项目外汇管理290

四、国际融资292

(一)国际金融市场292

(二)国际融资渠道293

五、我国外债管理296

(一)我国外债状况296

(二)各类贷款的申请审批和监管297

(三)发行外币债券的申请、审批和监管298

(四)对外担保的申请、审批和监管298

(五)外债风险管理299

六、外汇存贷款业务302

七、黄金储备管理304

(一)黄金储备的概念304

(二)黄金储备合理规模的确定304

(三)黄金储备的运用305

(四)我国黄金储备状况306

第八节金融机构分类管理309

一、商业银行的管理309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309

(二)商业银行内部稽核315

(三)商业银行规划管理322

(四)商业银行财务管理325

(五)商业银行机构管理328

(六)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与经营理论334

(七)商业银行资本及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340

(八)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经营管理344

(九)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348

(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管理351

二、证券公司的管理355

(一)财务管理体系355

(二)技术管理体系359

(三)清算交收管理体系365

(四)分支机构管理体系369

(五)风险控制体系373

三、信托投资公司管理377

(一)当前信托业面临的问题与成因377

(二)对信托投资公司的管理379

四、投资银行的管理381

(一)投资银行的经营战略381

(二)投资银行的财务管理386

(三)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390

附件一:广发证券公司组织结构与管理395

附件二:高盛集团十四项经营准则399

五、财务公司的管理400

第四章金融机构人事管理概述403

第一节金融机构人事管理导论403

一、人事管理的含义403

(一)人事与人事关系403

(二)人事管理404

(三)我国人事管理的特定范围405

二、金融机构的人事管理406

第二节金融机构人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409

一、人事管理的地位409

二、人事管理的作用410

第三节金融机构人事管理的原则412

一、金融机构组织设计的理论与原则412

二、人事管理的原则415

(一)金融机构用人原则415

(二)金融机构劳动制度原则415

(三)金融机构分配制度原则416

第四节金融机构人事管理的目标及内容417

一、人事管理的目标417

(一)提高工作效率417

(二)提高服务质量417

(三)提高经济效益417

(四)提高职工素质417

二、人事管理的内容418

(一)选配领导班子与职工队伍建设418

(二)人才开发与职工培训419

(三)劳动组织与劳动报酬管理419

第五节我国金融机构人事分类管理体制420

一、我国金融机构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阶段420

二、当前我国金融机构人事制度的主要弊端及其原因422

三、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模式424

(一)共产党组织的金融工作人员424

(二)国家公务员424

(三)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425

(四)金融单位工作人员425

(五)金融机构管理人员425

四、金融机构干部分类管理的共同原则426

(一)竞争的原则426

(二)更新的原则426

(三)激励的原则427

(四)注重实绩的原则428

(五)民主监督的原则428

五、西方国家建立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429

(一)书面调查法429

(二)直接观察法429

(三)面谈法430

(四)综合并用法430

(五)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职位分类管理制度430

第六节金融机构人事管理与金融企业文化432

一、金融机构文化概论432

(一)金融机构和金融企业文化432

(二)金融企业文化的定义及其内容434

(三)金融企业文化的特征438

(四)金融企业文化的功能442

二、金融企业的职业道德445

(一)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445

(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451

(三)出纳人员的职业道德457

(四)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460

(五)储蓄人员的职业道德461

(六)保卫人员的职业道德463

(七)政工人员的职业道德467

三、金融机构领导者及职工在构建金融企业文化中的使命与责任471

(一)金融机构领导者在构建金融企业文化中的使命471

(二)金融机构职工在构建金融企业文化中的责任475

四、以人为本的金融机构人事管理思想是金融企业文化构建的核心478

(一)金融机构的人才观479

(二)全面提高金融机构职工的素质是提高金融机构文化档次的关键484

(三)构建金融企业文化的当务之急489

(四)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构建金融企业文化的巨大动力492

五、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金融企业文化构建的保证497

(一)思想政治工作在金融企业文化构建中的作用497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500

(三)金融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505

(四)开展金融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及方法510

六、构建新型金融企业文化的关键516

(一)培育社会主义金融企业道德516

(二)深入开展“四讲一服务”活动529

第七节人事信息与金融机构人事管理534

一、人事信息的含义534

二、人事信息在人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534

(一)人事信息是金融机构人事决策的基础534

(二)人事信息是实现金融机构人事管理的手段535

(三)信息反馈是改进金融机构人事决策、提高金融机构人事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535

三、人事信息的沟通形式和渠道536

(一)会议渠道536

(二)文件、资料的内部传递渠道537

(三)社会调查538

(四)出版物和广播电视538

(五)人民来信来访538

四、正确处理人事信息工作的关系538

(一)数量与质量的关系538

(二)一般与个别的关系539

(三)反馈与负反馈的关系539

(四)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与非正式渠道传递的信息的关系540

第八节加强人事管理干部建设541

一、加强人事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541

二、金融机构人事管理干部的特殊素质和能力543

(一)金融机构人事管理干部特殊素质和能力的内容543

(二)提高人事管理干部素质的基本途径548

三、金融机构人事管理业务建设549

(一)完善的规章制度549

(二)科学的工作流程550

(三)发达的信息交流网络550

(四)准确完整的档案材料551

第五章金融机构人事监管555

第一节金融机构人事监管制度的演变555

一、金融改革前的人事监管制度555

二、金融改革后的人事监管制度556

(一)实现了金融机构的多元化556

(二)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金融机构人事监管不断强化556

(三)加强金融立法,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人事监管558

第二节金融机构人事监管的必要性及人事监管目标558

一、金融机构人事监督的必要性558

(一)人事监督是金融机构人事管理连续封闭回路的必要环节558

(二)人事监督是人民民主权利的组成部分559

(三)人事监督是金融机构人事管理法制化的重要方面559

(四)人事监督是加强金融机构人事纪律、克服和防止组织工作中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560

二、金融机构人事监管的目标560

(一)保证金融业的稳定经营和健康发展560

(二)维护金融秩序,建立一个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561

(三)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尤其是存款人和投资者利益561

第三节金融机构人事监管的内容原则及类型562

一、金融机构人事监督的内容和原则562

(一)对金融机构人事立法活动合法性的监督562

(二)对金融机构人事管理部门执法活动的监督565

(三)对人事管理干部行为的监督565

(四)人事监督的原则565

(五)金融机构人事监管的其它原则566

二、金融机构人事监督的类型569

(一)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关系划分569

(二)从监督的组织形式划分570

(三)从监督活动的特点划分570

第四节金融机构人事监管的步骤和方法571

一、现场稽核的步骤和手段571

(一)现场稽核的工作步骤572

(二)现场稽核实施阶段573

(三)稽核人事监管报告处理阶段574

二、非现场人事监管的方法和步骤575

(一)数据资料收集阶段575

(二)计算整理阶段575

(三)分析阶段576

(四)报告处理阶段576

第五节金融市场的人事监管578

一、商业汇票市场人事监管578

(一)一般规定578

(二)承兑规定578

(三)贴现规定579

(四)再贴现规定579

(五)罚则580

二、企业债券市场人事监管580

(一)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管理580

(二)企业中长期债券市场管理580

(三)处罚规定581

三、股票市场人事监管581

(一)股票发行市场的管理581

(二)股票转让市场的管理582

(三)处罚规定582

四、国债市场人事监管584

五、外汇市场人事监管585

(一)外汇收入管理585

(二)外汇支出管理586

(三)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586

(四)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处罚586

(五)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587

六、保险市场人事监管588

(一)保险资金及其运用的管理588

(二)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588

(三)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管理589

(四)保险经营行为管理590

(五)保险代理人执业管理590

(六)违反保险管理规定的处理590

七、典当市场人事监管591

(一)股本金591

(二)当物591

(三)当票591

(四)业务管理592

(五)违反典当市场管理规定的处罚592

八、彩票市场人事监管593

九、金银饰品市场人事监管594

(一)国家对金银的管理594

(二)对经营单位和个体银匠的管理594

(三)对违反金融饰品加工和销售市场管理规定的处理596

十、证券投资基金管理597

(一)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的设立597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募集与交易598

(三)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的职责599

(四)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和义务599

(五)投资运作与监督管理599

(六)罚则601

十一、基金会人事监管602

(一)基金会必备条件602

(二)基金会机构的建立和变更程序602

(三)基金筹资和使用602

(四)基金会管理603

(五)违规处理603

第六节国际投资银行业的人事监管604

一、投资银行业人事监管概述604

(一)投资银行业人事监管的目的和原则604

(二)投资银行业的监管体制606

(三)投资银行业的监管内容607

二、美国投资银行业人事监管611

(一)美国投资银行业监管概述611

(二)美国投资银行业监管体制612

(三)美国投资银行业监管的内容614

三、英国投资银行业人事监管616

(一)英国投资银行业监管概述616

(二)英国投资银行业监管体制616

(三)证券与投资委员会617

(四)伦敦证券交易所618

四、德国投资银行业人事监管618

(一)德国投资银行业监管概述618

(二)德国投资银行业监管主体619

(三)德国投资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619

五、我国投资银行业人事监管模式选择620

(一)我国投资银行业监管的现状620

(二)完善我国投资银行业人事监管的设想621

附件一: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管理暂行办法622

附件二:关于投资银行内部监控制度的检讨626

第七节我国金融机构人事监管的法律制度631

一、银行业实施依法人事监管的原因631

二、我国金融机构人事监管现行的法律管制632

三、加强金融立法,建立健全我国金融机构人事监管法律管制633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银行人事监管法规体系,使中央银行对银行的人事监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633

(二)强化依法人事监管的力度,依法从事监管634

(三)强化依法人事监管的意识,抓好依法人事监管的基础工作634

(四)适当的立法超前,尽量避免事后补救634

(五)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634

(六)加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635

(七)要依法加强对人事监管人的人事监管635

第八节中外金融机构的人事监督制度建设比较636

一、国外监督制度评价636

(一)国外金融机构内部监督制度的形成机理与机制运作636

(二)国外金融机构外部监督制度的形成机理与机制运作639

(三)国外金融机构内、外部人事监督制度的相互关系与模式选择641

二、中国金融机构人事监督制度评价642

(一)转轨时期商业银行人事监督制度的基本特征642

(二)由政府部门监督可能产生的局限与缺陷643

三、建立现代金融机构人事监督制度644

(一)金融机构内部监督制度的改革方向和完善对策644

(二)国有商业银行外部监督制度的改革方向和完善对策649

附件一:香港银行业的人事监管655

附件二:监管工具669

第六章金融机构人本管理新论683

第一节人本管理的理论渊源683

一、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思想683

(一)西方古典管理学派中的人本管理倾向683

(二)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本管理倾向687

二、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理论691

(一)X理论和Y理论692

(二)行为科学的基本概念体系693

(三)现代管理理论关于“复杂人”的假设695

(四)职工行为管理696

(五)激励700

(六)领导行为方式理论702

第二节金融机构人本管理的理论框架705

一、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705

(一)金融机构中的人705

(二)管理环境707

(三)文化背景711

(四)价值观713

二、金融机构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716

(一)确立金融机构人本管理理论模式的依据716

(二)金融机构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716

第三节金融机构人本管理的运作方式719

一、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719

(一)人的管理第一719

(二)以激励为主要方式719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720

(四)积极开发人力资源722

(五)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723

二、金融机构人本管理运用的系统工程725

(一)金融机构人本管理系统工程725

(二)金融机构人本管理的机制727

第四节激励——金融机构人本管理的有效方式728

一、金融机构激励概述728

(一)激励的性质及意义729

(二)积极性及其影响因素732

(三)激励的基本原则734

二、激励理论概要736

(一)需要层次理论736

(二)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739

(三)公平理论739

(四)强化理论740

三、金融机构激励的确立与实施741

(一)金融机构激励的确立741

(二)金融机构激励的实施743

第五节金融机构的高效率团队建设747

一、作为管理对象的金融机构团队概述747

(一)团队的内涵747

(二)团队的分类748

(三)团队规模和结构749

(四)团队作用750

(五)影响金融机构团队战斗力的因素751

(六)影响金融机构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因素753

二、金融机构团队的行为模式755

(一)金融机构团队的需要755

(二)金融机构团队对个体的影响与制约756

(三)金融机构团队冲突760

(四)金融机构团队冲突解决的原则与方法762

三、金融机构团队精神及其培育762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金融机构团队精神763

(二)建立强有力的金融机构团队,培育金融机构团队精神764

(三)面对未来挑战,把团队建设和团队精神推向新的高度766

四、金融机构团队管理方法与策略767

(一)金融机构团队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767

(二)提高金融机构团队战斗力的方法768

(三)金融机构团队的差异管理办法770

五、对非正式金融机构团队的管理772

(一)非正式金融机构团队形成的原因773

(二)非正式金融机构团队的类型773

(三)非正式金融机构团队的特征774

(三)非正式金融机构的性质和作用774

(五)对非正式金融机构的引导利用775

附录:77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77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78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789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804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814

1999《金融机构人事管理实务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本书编委会编 1999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金融机构管理(1991 PDF版)
金融机构管理
1991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利率结构  金融机结与债务管理(1979 PDF版)
利率结构 金融机结与债务管理
1979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1999 PDF版)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1999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金融理论与实务(1981 PDF版)
金融理论与实务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国际金融  理论·实务·管理(1996 PDF版)
国际金融 理论·实务·管理
1996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股票ABC(1992 PDF版)
股票ABC
1992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金融新业务理论与实务(1993 PDF版)
金融新业务理论与实务
1993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金融理论与实务(1991 PDF版)
金融理论与实务
1991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金融理论与实务(1989 PDF版)
金融理论与实务
1989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金融计算机管理(1999 PDF版)
金融计算机管理
1999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实用金融企业财务管理(1993 PDF版)
实用金融企业财务管理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金融理论与实务(1995 PDF版)
金融理论与实务
1995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1998 PDF版)
金融法理论与实务
1998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国际金融  理论·实务(1995 PDF版)
国际金融 理论·实务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融刑事法律实务(1999 PDF版)
金融刑事法律实务
1999 北京:工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