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学生评教参评率统计表(2011-2016学年)》

《表1 学生评教参评率统计表(2011-2016学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数据驱动的高校学生评教实施策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学生评教结果的可靠性与参评学生的人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17]。为了提高参评人数和参评率,大部分高校在学生评教中启用了强制性参评措施,学生必须完成评教任务才能查看课程考试成绩,并且将学生评教时间安排在学生查看课程考试成绩的高峰期(每学期末和寒暑假期间)。该措施的确有效保证了学生评教的高参评率,案例高校大多数学期的参评率都大于95%,学生参评率统计如表1所示。如此高的参评率是否意味着学生评教结果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提交的评价量表属于特殊量表(学生对量表中所有题项的打分完全一样)。2011-2016学年10个学期的特殊量表率平均值达77.2%,更有相当比例的学生给出的是极端值(满分或零分),满分率平均值达33.6%,零分率平均值为1.5%。如果将排除特殊量表后剩下的量表当作有效量表,计算学生的有效参评率,2011-2016学年学生有效参评率的平均值仅有21.5%。这意味着大部分课程(选课人数小于100人)教师的有效参评学生数可能小于20人,从而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可靠性。特殊量表率高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在完成教师教学评价量表时,可能没有认真阅读量表中的题项,并根据题项内容结合所评教师教学实际情况评价教师,而是依据对教师和课程的整体印象或其它因素,出于尽快完成评教任务以查看其课程成绩的目的而完成评价量表。同时也揭示出很多学生参与评价的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学生评教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