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扶贫治理不同阶段的划分与特征比较》

《表1 中国扶贫治理不同阶段的划分与特征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反贫困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2—2020年可以归结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脱贫攻坚阶段。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精准扶贫政策随之被提出,扶贫直接瞄准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六个精准”“五个一批”构成了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精准脱贫迅速上升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和地方政府的中心任务;十九大更是将精准脱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其战略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其实精准扶贫不仅是对以往传统扶贫治理方式的改变和创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精准扶贫是扶贫治理领域的一场革命,它从治理结构、资源配置整合、监督与考核等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革[14]19。在此阶段扶贫瞄准单位从村精准到户到人,并伴随着国家对于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大量资源的输入以及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等大量扶贫干部被下派到贫困村之中进行驻村帮扶。在此阶段,扶贫治理被纳入到了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15],从而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从中央到地方“五级书记挂帅”抓扶贫,地方政府与中央纷纷签订脱贫“军令状”和“责任书”,对于贫困地区政府考核实施扶贫“一票否决”,在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的压力之下政府动员了几乎科层内外的所有力量投入到这场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之中。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年均减贫人口在1 000万以上,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 660万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