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清华周刊归国同学录(1924年第10期)》《清华周刊回国同学录(1925年第11期)》中来津归国留学生部分择业信息(共63人)》

《表1《清华周刊归国同学录(1924年第10期)》《清华周刊回国同学录(1925年第11期)》中来津归国留学生部分择业信息(共63人)》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洋时期天津归国留学生集聚现象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这些留学生在各行各业中利用自己在国外取得的知识和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他们利用自身特有的国内外资源,积极将先进的成果引入国内,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例如在天津近代著名高校南开大学中,北洋时期就集聚了大批归国留学生。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凌冰,他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南开,从事教育工作,并担任南开学校大学部第一任教务长。并且在他的动员下,一大批留学生选择回到南开大学任教,比如李济、杨石先等人。在1927年秋天,李济回到北京不久,就在学长凌冰推荐下来到南开,担任人类学、社会学教授,并且“他教授的人类学这门‘新鲜’学科,受到京津一带大学和学术界很多人关注”[1]。在实业方面,许多留学生怀揣着自己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来到天津创业,他们利用天津特有的地域优势,凭借自身在国外学习的知识,建立起享誉天津甚至在中国近代都占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其中,以留日归国的范旭东,以及他与其他留学生创立的“永久黄”化工企业集团最为有名。从1915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久大精盐厂开始,先后与留学生李烛尘、侯德榜、孙学悟等人创办了永利制碱厂、黄海化学研究社等化工产业。这些产业不仅在技术经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还在抗日战争时期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二者合并为永久沽厂,1972年正式更名为天津碱厂,并不断革新技术,发展至今,在中国化学工业中首屈一指。毛主席评价范旭东“工业先导,功在中华”[2],可见范旭东在近代化工发展历史上的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