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8年第5期《针灸临床杂志》病名与证名》

《表3 2018年第5期《针灸临床杂志》病名与证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针灸治疗学》教材的改革应当紧跟临床需要——建立现代针灸学临床诊疗体系的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除了上述事例之外,单从杂志或单从教材的变迁也足以看出针灸临床“辨证治疗”模式的衰微。单从杂志来看,1988年第6期《中国针灸》杂志“西医病名”与“中医证名”的比例是82∶18(见表5),而30年后的2018年第6期《中国针灸》杂志“西医病名”与“中医证名”的比例是85∶15(见表2),“西医病名”的占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中医证名”占比相应地减少了3个百分点;2008年第5期《针灸临床杂志》“西医病名”与“中医证名”的比例是80∶20(见表6),而10年之后的2018年第5期《针灸临床杂志》“西医病名”与“中医证名”的比例则提高到了94∶6(见表3),“西医病名”的占比增加了14%,“中医证名”占比相应地减少了14%;1998年第6期《上海针灸杂志》“西医病名”与“中医证名”的比例是89∶11(见表7),而2018年第6期《上海针灸杂志》“西医病名”与“中医证名”的比例则提高到了95∶5(见表4),“西医病名”的占比增加了6%,“中医证名”占比相应地减少了6%。这些数据变化是针灸临床“辨证治疗”模式衰微的重要标志,也是建立现代针灸学临床诊疗体系历史趋势的最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