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18年冬枣不同位置对日灼病发病率的影响》

《表3 2018年冬枣不同位置对日灼病发病率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冬枣果实膨大期日灼病灾害调查与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位:%)

进一步分析表3中的数据,3次调查的平均受害率分别为1.8、2.0、1.9,差别较小,其中第三次调查的发病率较第二次调查数值略有减小,说明冬枣在遭受日灼病伤害后存在一定的愈伤能力,当果实遭受长时间强日照照射后,果实表面温度急剧升高,果皮组织首先受到伤害,此时果实颜色发生改变,出现弥漫性的肉红色(1级),随后出现红斑(2级),最后果实变成褐色或黑褐色并出现裂纹(3级),调查中发现,处于轻微受害的果实(1级),如果后期气象条件适合,其自身具备一定的愈伤能力,可以使受害果实恢复正常生长。气象资料显示,在7月23日进行完第一次调查后,气温明显下降,24日出现了57.5 mm的降水,至第二次高温过程来临之前日平均气温28.5℃,对冬枣生长较为有利,受害率有所减小。同样,在8月7日第二次调查至8月17日调查之前的10 d中,出现了5 d的降水天气过程,其中14—15日过程降水量达150.7mm,时段内日平均气温27.8℃,气温的降低和频繁的降水使冬枣生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受害较轻的1级病果生理代谢功能得以恢复,出现了自愈现象,降低了日灼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