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古地貌恢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对比》

《表1 古地貌恢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陆相坳陷盆地边缘沉积区古地貌恢复: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古地貌恢复相关研究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在国内外多个盆地、多个区层已取得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中国古地貌恢复研究目前处于定性—半定量阶段,内容多以基础地质分析、古地貌形态、半定量的表征参数研究、古地貌与古物源、古环境的关系为主,划分古地貌单元进而划分沉积相,预测有利储集体(姜正龙等,2009)。较常用的方法有补偿厚度印模法、残余厚度法、回剥分析法、层拉平法、地球物理方法、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法、层序地层学方法(宋国奇等,2000;赵俊兴等,2003;赵永刚等,2017)、沉积学综合分析法(赵俊兴等,2001)、计算机模拟方法等(Liu et al.,2015;王敏芳等,2006)(表1)。其中,基于沉积学原理的沉积学综合分析法、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回剥分析法等作为传统古地貌恢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辛云路等,2013),但在运用中已发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他方法如层序地层学方法、层拉平法以及地震地貌恢复方法(Carter,2003;Gee,2006;Zhu et al.,2015),均需要依靠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信息。阳孝法等(2008)、林闻和程岳宏(2012)对国内外地震地貌恢复技术进行归纳总结,详细介绍了地震地貌学的概念及研究现状,该方法不仅可以依据沉积学理论、层序地层学理论定性分析古地貌(Zeng et al.,2004),还可以依据地震资料解释结果结合地表露头信息“将今论古”(Sawyer et al.,2007;Masalimova et al.,2016),通过计算机模拟,综合多种地质信息恢复古地貌,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方法。较为超前的方法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赵俊兴等,2003;徐彬,2018)、定量地震地貌恢复技术(Nordfjord et al.,2005;El-Mowafy and Marfurt,2016)。虽然采用新方法恢复古地貌结果更加合理,但应用过程中存在资料受限制、操作难度大、工作量大等问题,因此传统古地貌恢复方法依然是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