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区混积岩储层埋深、厚度、基岩、古地貌、母岩、物性统计》

《表1 研究区混积岩储层埋深、厚度、基岩、古地貌、母岩、物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渤海海域环渤中地区沙一二段混积岩优质储层差异及成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对研究区混积岩发育区基底岩性、古地貌与混积岩类型、厚度、储层物性的分析发现(图5,表1),秦皇岛29构造混积岩基底主要为含大量火山岩岩屑和砾石的砂砾岩(杜晓峰等,2017;王冠民等,2018;王清斌等,2019),基底古地貌为陡坡带下降盘,紧邻断层带,由于砂砾岩往往紧靠凸起区,且供源充足,形成的混积岩中含有大量陆源碎屑,因此,发育厚层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图5a),平均厚度达298 m左右,物性中等,平均孔隙度为17.1%,局部夹薄层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图2),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最高可达34.6%(表1).渤中27构造混积岩基底为含有花岗岩、中酸性火山岩和碳酸盐岩岩屑和砾石的砂砾岩(周园园等,2019),基底古地貌为断层的下降盘,紧邻断层和凸起,陆源碎屑供给充足,形成的混积岩中含有大量陆源碎屑,因此,发育厚层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厚度约248 m,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约9%(表1).渤中29构造混积岩基岩主要为含有大量碳酸盐岩岩屑和砾石的砂砾岩,基底古地貌为断层的下降盘,紧邻断层和凸起,陆源碎屑供给充足,但陆源碎屑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等,灰岩、白云岩在物源区及搬运过程中易遭受溶解,最终在沉积区形成厚度较小的以陆源碎屑(灰岩砾石和岩屑)为主的混积岩夹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厚度约为27 m,物性整体较差,平均孔隙度为14.2%,但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物性较好,最大孔隙度可达36.9%,厚度小(约3 m)(表1).秦皇岛36构造混积岩基底主要为泥岩(宋章强等,2013),基底古地貌为局部隆起,远离陆源供源区,形成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储层(图5b),厚度小,平均厚度约为74 m,但物性好,平均孔隙度为26%(表1).渤中13构造混积岩基底为含大量火山碎屑岩岩屑的砂砾岩(汪跃等,2018),基底古地貌为局部隆起叠合缓坡带,形成以生物碎屑为主的混积岩储层(图5c),厚度小,平均厚度约为16 m,但物性好,平均孔隙度为22.3%(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