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Z大学及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表2 Z大学及其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上“跟跑型”教师现象探析——基于Z大学的案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Z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被确定为部属理工科重点院校,人文学科由此长期处于服务校内公共课教学的位置。21世纪前后,随着国家重点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Z大学将办学目标确定为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人文学科的办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转折———不仅要为全校提供高水平的人文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更要在自身的学科建设方面进入国内一流方阵,其中Z大学的Y学院(以人文学科某一分支为基础)也从基础教学部转向学科建设与服务全校基础课教学并重的新阶段。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目标及步骤安排(如表2所示),学校与Y学院共同商定发展路径,核实教师岗位编制及责任目标,明确自“十一五”期间始,学院的新教师引进和现有教师职务晋升的标准要逐步提高,争取在6—8年的过渡期结束后(根据当时学校与人文学院达成的协议,过渡期结束的期限为2011—2013年,没有特殊说明,本文将2013年作为过渡期的结束时间),两个标准均达到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相当。2013年,作为过渡期的最后一年,Y学院教师队伍主要体现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数量偏少,仅占全院教师的13%;二是教授群体的年龄偏大,55岁以上者占全体教授的65%;三是35—45岁年龄段教师的学术职务偏低,其中教授人数仅占该年龄群体人数的14%,而讲师占到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