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算法识别的断点和断点周围实际发生的重大事件》

《表1 算法识别的断点和断点周围实际发生的重大事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海量事件数据的中美关系分析——对等反应、政策惯性及第三方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本文样本涵盖2035周数据,在此期间国际重大事件的发生可能在结构上改变中美以及中美俄关系,故需要对时间序列进行结构变化分析。与用定性经验选定“分水岭”事件以划分阶段的方法不同,本文基于数据信息和机器算法进行时间分段,使用R软件中的ECP软件包进行多元断点分析,将2035周的数据由三个断点分为四个阶段。表1报告了算法所识别的断点以及断点附近实际发生的重大事件。第一个断点(以周为单元)是1991年10月1—7日,断点附近的重大事件主要围绕苏联解体展开。这一断点区分了冷战结束前和冷战结束后两个不同的国际关系时期。第二个断点为1999年9月26日—10月2日,时间是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不久和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之初。在这一年,中俄两国国内均发生了大规模的反美示威游行。这一变化点是冷战后美俄关系结构性变化的转折点,随后一年俄罗斯即进入“普京时代”。第三个断点是2007年8月5—11日,包含了美国官方认定的经济大衰退的起始日2007年8月9日,而美国经济大衰退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也被普遍视为全球权力转移的分水岭事件。以美国为震中的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权力转移,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另外,在该年早些时候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普京发表了历史性讲话,这也被认为是其反美情绪达到顶峰的事件。由于样本未覆盖2018年及之后的事件数据,是否在近期出现第四个结构断点,中美关系是否发生重大转折,有待进一步分析。即使近期出现断点,但断点发生之后的时长不够,作为一个阶段进行系统研究也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