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98—2003年全国国有和非国有工业增加值的分布情况》

《表1 1998—2003年全国国有和非国有工业增加值的分布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前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从根本上指明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标志着国有企业进入了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该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为目标,通过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和股权转让等措施实现国有企业向公司制、股份制过渡。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使工业经济的增速和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95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0.02%,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为94.15%;199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726亿元,比上年增长7.1%。1998年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了1023亿元,亏损同比增长21.9%。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坚持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小型国有企业通过出售、承包和租赁等方式进行改制。经过持续地“抓大放小”,淘汰了一批落后低效的“僵尸企业”,组建了一批像中石油、中石化和上海宝钢等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得到精简,在质量效益上得到提高,对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完善具有极大影响(如表1所示):从1998—2003年全国国有和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分布情况可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增长比例均有显著变化,总体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和增长比例分别从20046亿元、8.6%上升为41045亿元、17.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增加值从11385亿元和1338亿元上升到41045亿元和16878亿元,增长比例分别从4.9%和11.9%上升到14.3%和18.3%。显然,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优化了国有经济的布局与质量,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改革的比重在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