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PSM-DID稳健性检验》

《表2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PSM-DID稳健性检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资金补偿还是制度激励》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为在10%、5%和1%的水平上显著。

首先,以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省份为处理组,没有获得该项转移支付的省份为对照组,为了克服获得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省份和其他省份变动趋势存在系统性差异,降低双重差分法(DID)的估计偏误,利用PSM-DID方法评估我国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首先通过是否获得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虚拟变量对控制变量进行Logit回归,得到倾向得分值,通过倾向得分值较为接近的样本相互配对,再将配对后结果进行双重差分法(DID)估计,使得估计结果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同地区间的系统性差异,且本文在PSM-DID估计中严格控制各变量时间变化趋势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分别控制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差异进而降低传统DID方法估计带来的结果偏误。表2中第(3)列、第(6)列和第(9)列分别报告了被解释变量为综合水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的差分结果,结果表明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对上述水质指标的影响均在至少5%的水平下显著为负,说明我国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显著改善了以水质为代表的生态环境质量。具体来看,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分别使得平均综合水质类别下降0.095%,平均化学需氧量下降0.175%、平均氨氮含量下降0.463%,对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