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关系的三种观点》

《表2 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关系的三种观点》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配合的研究评述》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一种更为激进的观点,即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和价格稳定目标二者密切相关、相互等同,该观点以Brunnermeier&Sannikov(2016)的货币I理论为代表。该理论强调货币政策对金融风险的资产负债表渠道作用,其基本假设是,金融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市场主体资产负债表的稳健性决定了货币创造和风险溢价。在去杠杆过程中,高杠杆企业和银行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即便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也无法进一步传导至信贷,即货币政策失效。此时,央行应当从金融风险的来源出发,着力解决金融市场失灵和货币传导不畅问题。经济衰退阶段,央行的任务是“事后危机应对”,通过货币政策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帮助受损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防止经济陷入“债务-通缩螺旋”。例如,降息通过提高长期债券价格可以改善银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稳定房地产价格可以提高家庭部门的资产净值。相反,在经济过热阶段,央行的任务是“事前危机预防”,避免金融机构放松信贷要求,遏制信贷过快增长。该观点的主要缺陷在于,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可能导致“时间不一致”,即央行稳定金融体系的行为有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